家庭負擔: 評論
开门见猫
也门堕胎故事,宗教战乱通胀下的纠结和负担。被俯拍镜头中的细节吸引,为反复戴起又摘下的面纱感到窒息,真实又绝望,似乎不应该责怪结尾仓促了。
华盛顿樱桃树
#BJIFF13#为什么第三世界电影相对好看,因为他们更苦难更惨吗?可能还真有这个原因。无论多平静的情绪和平稳的叙事节奏,都有一个极度拉扯的故事拖底。本片所呈现出来的议题非常适合激情开麦,再佐料以导演平缓的表达,更加无奈了。
南橘北枳
这个家庭只是一个切片,肯定有比这对夫妻幸运的人,也有比这对夫妻更绝望的人。但他们的窗口侧写了国家的带给人的不安负担(工资无法正常发放;水电没有保障;国家内战让人民对枪支检查习以为常;美元汇率问题带来的贬值以及由此带来的教育、生活进而引发到了堕胎的合法性的矛盾冲突点)就像男主自己说的不被保佑的过多祝福只能带来不幸,这种被贫穷的现实迅速撕拉开的巨大生活裂口就如他们的新房墙壁,让人不期待入住却又不得不住在这里。最后的那辆面包车镜头的两相对比:孩子们担心新学校的老师而喳喳不停,而父母则为看不到未来的前途而沉默。结尾音乐还混有汽车的鸣笛,我们并不知道这辆车最后开向了哪里,但它们一直在说明与现实之间相近的距离。
东四牌楼王师傅
在大荧幕上看中东各族群的电影应该是每年北影节的必备项目。今天是我第一次看也门电影,背景是也门内战,主题是堕胎,讲述了战争如何一点点压垮一个家庭。影片拍的非常真实,演员没有表演痕迹,就好像是真实发生的一样,看完对也门社会面貌有了进一步认识,也对教门、道德、家庭这些主题有了更多思考。
牢骚大王历险记
10.25 第一次看也门片。把严厉宗教环境下的堕胎拍得无比真实。男主和女主好像就是身边那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但两人的戏里各有闪光点。倒是女主的医生朋友,镜头细致得记录了两次祷告,两次系上面罩只露出眼睛,无疑和手术时的一板一眼形成反差。造成这样的反差仅仅是宗教原因吗?不一定见得。
blood orange
#EFM
你猜我是谁
围绕为堕胎奔波求告的主线,有很多展现“这国家烂到家”的小细节处理精妙,医用手套做皮管,持枪巡逻的民兵,租房外的坟墓,高学费、自费校服、房租、失业、拖延工资,层层官僚和手续费,人情世故,一窥中东阿拉伯生活,纪录片的冷静平淡如生活克制。三五个月没分别,神的旨意永远居于人类之上,而尽管丈夫已是充满善意的普通人,仍是间接压迫女性的枷锁。23上影节
夏目吾冬
活的,当死的。死的,当活的。3.5
janes
生命是不恩赐要看能不能负担得起。窘迫的生活里,自己好像并没做错什么,可是就是每一步都不对。
安小安
1、太三了,这槽多无口得女性/女权主义者不得起立大骂吗?去第三世界吧,那里有广袤的战斗空间!2、我们看这种片子,和西方看八九十年代的我们,甚至我们自己看八九十年代的我们,都多少有些路径一致。应当警醒成为他者,而不是想当然的把世界的错位带来的红利当作某种荣誉和奖赏。
Lichtung
以为会有一次别离中那种撕裂的张力,未想全程没有几句台词,剧情平静到中途睡了一觉。都在讲宗教语境下的女性生育权,最让我困惑的却是连堕胎费都无法支付,困于失业、停电、付不起学费,车被未知武装分子撞到也只能忍气吞声的利雅德电视台知识分子。吱吱呀呀濒临散架的不只是塞了一家中产的那辆破旧小汽车,也是这个困于经济危机、战乱后疮痍满目,摇摇欲坠的国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西楼尘
孩子是真主的祝福,可祝福太多就变成了不幸。不知何时就会断电,拎着水桶插号打水,街上的军事卡车可以随便撞坏车尾灯,比这更难的却是打掉一个孩子。医生不肯签字担责,朋友不愿帮忙手术,教义禁止女人堕胎,比这更伤的是丈夫言语里的埋怨。女人成为了家庭的工具,被视为负担的孩子却成了女人的错误。
马可new仔
#2023上海电影节# 也门贫贱夫妻的日常,加上这几年艺术电影市场里反复出现的堕胎话题,很喜欢女医生Muna这个角色,她的反复犹豫和结尾处理都很令人深思
穗尔Sybil
2023 siff,刚从埃及回来,了解到只有两个国家的人会自称阿拉伯人,那就是也门和苏丹。同处于阿拉伯世界鄙视链的底端,常年内战,充满了战损风的建筑(埃及也不少)出于对也门的好奇,选了这部阿拉伯计生电影,一些稀松平常的事能成为电影本身,也许能反应更多。
阿勒曼尼亚酋长
拍的真好,特别真挚。导演对于空间内群像活动有特别独特的风格,专门挑主角离画后的群像活动展示,用镜头带我们了解战区下的人们的生活常态。人家还是战区就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哎,中国电影赶紧入土吧
绿茶红豆布丁
不懂就问,说怀孕的理由是,女的贫血,戴节育环大出血,吃了避孕药但没有用,那,男的不能戴套吗?
您老朋友王狗熊
连也门都拍电影了,这种贫贱夫妻百事哀紧巴巴的有今儿没明儿阶层向下流动的中国还不比比皆是,非拍什么爱情神话
鸟鸟弗斯
在父权横行的背景下,所谓的好男人,只会让人觉得可怜又好笑。而女人呢,就只有一个惨字可以形容了。导演真的无需多言,就用镜头把一个民生凋敝的社会展现的面面俱到。孩子是上帝赐福,那这生活呢???孩子呀,没被生出来才是真正的福气。
ChenChill
73Berlinale30 全景单元 全球首映 柏林电影节的第一部也门电影,片中妻子给产科大夫看了一个视频,谁知道这个视频是什么,非常想看一下。
mr.left
23.04.23 西单 D3-4
fallingraining
片子还成,起码有两点可以看出来。1.也门的现状比我们想象中的稍好,起码百姓日常生活并没有被彻底打乱。2.也门的物价是比较贵的,做个手术5万,塞了点贿赂签字1万,但回家路上买点文具,应该只是纸张类的吧,要5000,这个和我们理解中的比例完全不是一回事。
kitten诶
可能最无力悲伤的是丈夫也不是什么特别坏的丈夫。失业也不是他的错。会努力开车养家,帮忙家务,发火会道歉。要面子放不下身段去寻求不是很合拍的妹夫的帮助也不算什么十恶不赦的品质。可能生而为女就注定悲剧。
只是存在
家庭负担 的背景在2019年的也门亚丁,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想堕胎。这事如果放在中国也没什么,但因为是也门,就好看了。因为刚打完仗,亚丁城里还有很多被炮击过的房子,也没拆,拿砖修复一下就在住人,银行门口有拿枪的警卫,城里到处都是拿枪的制服人员。电影里的秩序还不错,没有什么犯罪,就是政府发不出钱,公务员欠了好几个月薪水,有钱的是军方。电影里的矛盾也是没钱了,养不起第四个孩子,但当地的教义不能随便堕胎,于是就顺便把亚丁现在的样子展示了一下。如果没有电影,我以为也门都是如胡赛一般穿拖鞋放羊的,看完才知道,原来也门也有现代城市,难怪那些穿拖鞋的羊倌对城市那么嫉恨。
Bon
阿章师的音乐好出色,影片用得好克制啊~ 剧情有些地方嫌生硬,几个边配角色偏于工具人;街市上废墟与坟墓处处,生活里的变化或急遽或细微,而孩子们继续上学去,“家累”之隐忧暂时留给尚未崩溃的大人们;其实很喜欢那一方孤岛似的绿色小地毯;先蒙住眼睛,再露出眼睛
核仁烤排骨
6.5,感触最深的情节是支付堕胎手术的诊疗单前还需要ER医生的批准,生育权从来都不掌握在长着子宫的人手上。 #2023 Berlinale premiere
•᷄ࡇ•᷅
#13th BJIFF 第六部 起码人家敢拍,而且能走出国门
R.D.Jr
《Al Murhaqoon》 My Children, The Burden. 子宫宽敞,小家凄惘;羊水温暖,生活多舛。新生不总代表希望,也会伴随啼哭,堕胎也不总是残忍,也能推迟绝望。家的对面就是坟场,但是死人帮助不了自己,活人不能睡进墓里,教义规定不允许打掉孩子,却没说清现实的一地鸡毛该如何治理、贫穷死循该如何终止,第三世界的“普通人”,拆开理解才是正解——普遍的痛,通篇的苦,普通人想普通却不普通,孩子不想生却必须生。当生命成了生活不可承受之重,他们选择了赌,无论输赢生死,都算救赎。尾灯刚补的面包车驶向未来,穿越斑驳破碎的祖国,一言不发,一路到底。 BJIFF 2023.4.23——18:30——首都电影院(西单店LED巨幕)——8排14座——我
九尾黑猫
亚丁这座港口城市的大海,都要显得比别处的更加焦躁和暗淡,不过也都是拍打一下岸边就悄然退去,就像这个故事,更多的冲突被隐在这块幕布之后。平常人家的故事,之所以能牵动人心,不只是因为它的真实,更是说,在这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是每个独特又鲜活的人,总能引发人类的共鸣。是即便伤痕累累,充满愤怒和绝望,也不乏偏见和仇视,依然在谈论爱和宽恕,依然在坚守,依然对朋友保持慷慨,依然在期待着明天的到来的人们。
kylegun
内战废墟间查岗常态,因异见言论而被整改的电台工作欠薪数月,军车肆无忌惮剐蹭老百姓用车不需负责,面罩的几种程度和胎儿灵魂的领袖意见,落仔流程求情贿赂信仰背叛比进卡夫卡的城堡还难……当代也门社会人类学考,挺好#北京电影节
雕刻时光
第13届北京电影节第43部。战后社会对家庭影响的典型代表,当然还有女性地位不公的体现。用了不少跟随人物摇镜头展现空间,大量的大景别的画面里信息相当丰富。
kyo_21
《腹荷》这个译名好太多。 “正发生”的事情是为生活所迫,女性在家庭中的忍让也是在“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中慢慢变得麻木的。 贫苦家庭疲惫不堪,政府更甚。鉴于《何处为家》的困境和诘问,放弃这个“恩赐”也不失为不得已而为之的“良策”。
只抓住6个
现实主义,围绕各种文化中都头疼的堕胎难题展开的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