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殼: 評論
磕學家
別看片名超治愈,其實內容更致鬱。從《宇宙探索編輯部》到《溫柔殼》,我發現平遙片的質量吊打野 爛 ➕破⌚。從《長沙夜生活》到《溫柔殼》,尹昉告訴我,他什麼都演,就是不演正常人。
[未註銷]
濃濃的憂傷,淡淡的幸福。
小狗心事
健全人的臆想
江浙滬唯一土狗
雖然真誠不做作,但也難免有剪輯混亂重心失衡的問題,解構上能看出前後兩人互為拯救的分化,但實際的觀感則是王子文的角色完全淪為工具人。
雲吞老丸子
故事本身有點可惜,比起攝影、音樂,以及值得多一星的片名,台詞顯得很粗糙,情感邏輯像是沒有梳順的頭髮,有點磕絆。王子文的部分後半段直接下線,和母親的那段略顯潦草,就不用說詠梅那段;白客最後醫院那部分很加分;以及尹昉太好了!可能因為他學舞蹈的原因,他的肢體很舒展,從手掌心飛出的鳥那段簡直像舞蹈。
Crazy June
其實不是愛情片,愛情線佔比很小,更多的是精神患者這個少數群體怎麼融入社會的縮影,是兩個孤獨靈魂的彼此慰藉,演得特別好!
大奇特(Grinch)
終於看到王沐的處女作!片名起得真真好,溫柔殼內是兩個孤獨心靈在相互取暖和雙向治愈,只有同類人才能讀懂彼此。殼外的殘酷包括原生家庭的隱形傷害是痛徹骨髓的。內核苦哈哈,導演用了些氣氛、符號和視聽去調合。有時也用前後景深來做人物距離上的無助,包括電療那場戲和片末見到媽媽的裂焦濾鏡。如能再有一點社會議題的探討、創作者的態度就更好了。演員真好,鏡頭很貼他們,細膩表演得到了最大檢視。
徐若風
3.5 雖然新導演在部分情節處理上仍有順拐/生澀感,但那種卯著一股勁想做出一部能留得住的「電影」(而非賺票錢就走的「項目」 )的心氣,能讓人切身感受到,非常實在。從情節到表演,全程情緒激烈飽滿,但並不過分,沒有對精神病患者的“消費感”,整體的情緒沉浸感染力很強。不少時刻就像屏蔽了整個世界,兩人“只能看到彼此”的“小世界”,徹底壓倒了現實。尤其是電擊/天橋崩潰這兩場戲,齣戲後回想,還是忍不住會含淚。尹昉和太子文在片中的表演,可以說是兩位從影以來的高光。
Monaghan
也許戴春和覺曉才是最純粹的一對愛人,沒有世俗的顧慮和外界的壓力。王子文和尹昉的表演深入人心,父親扮演者王琪的最後一場戲也讓人在一瞬間失去了呼吸,可以說演員的表演百分之六十成就了這部電影。
一位真人
形式大於內容,只能稱之為氛圍感電影,主打一個視聽美學,情感打不進,邏輯說不通,三星送給小馬,小馬你好美,俺好喜歡你。
朝陽區妻夫木聰
沒想到是一個包裹現實關懷的愛情片,但相比兩個殘缺的靈魂之間的動人連接,我更在意的是片中呈現出的某種疾病的「隱喻」。母職的追尋總要伴隨著自我主體性的確立,而父權的戕害卻不得不以自我毀滅的方式達成救贖。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伴隨著所有人,無論是否健全。從這點來看,這個愛情故事是療癒的,但底色也是悲涼的。就像片名一樣,再軟的溫柔,也會有殼,雖然抱在一起還是會有點硌得慌,但是至少能共同抵禦來自外界的冰冷風霜。
豆瓣路人己
導演的想法大於拍攝能力
荊棘鳥
重新發,再降一星,不吐不快。 憂鬱症患者不要看。 電影完全沒有尊重身為憂鬱症患者的覺曉,讓她解決自身課題的方式竟然是懷孕,撿了個精神不穩定的情緒男巨嬰回家。男主角慘是慘,但誰來心疼女主角,故事後期直接失聲,成為徹頭徹尾的工具人。 尚未出生的孩子也是工具人。一個被母親拋棄,一個被父親家暴,成長於這種原生家庭的兩個人對能否承擔起父母的責任沒有半點遲疑。妻子、孩子,某種程度上都成為父親成長路上的犧牲品。 戴父拿起刀片時我暗想,要自殺嗎,死了好,死了所有人都解脫了。果不其然,男主角開始新生活了。結尾得挺省事的。 某種程度上完成了一個閉環。 不信女主角跟著他會幸福啊
Alain
這輩子不指望了,但下輩子一定要談個尹昉這樣的。
茶杯裡的貓。
啥是少年感啊,要有蓬鬆柔軟的頭髮,要有筆直寬厚的脊背,要有熱烈羞澀的眼神,要有被世俗傷害過依然能夠愛人的能力,要有張開雙臂騎車哪怕下一秒就摔倒的勇氣,要有不在意旁人眼光在廣場上跳舞的灑脫
夢飛揚
說實在的沒太看懂這部劇
目送
作為少數類型人群,精神病人在社會中的生存,真的艱辛
非君莫屬
願天下人看的明這套戲。
貓じゃらし
媽呀這個劇我好震撼 但是也好壓抑 難受死了看的
帝九年
這種文藝片真的不容易拍好,演員都是好演員,可以拍的很壓抑,我看不下去了。按讚退出了。
Alma的兩個彎角
這個男演員比王子文演得更細膩,,王子文真的好美。
auspicious
男女主的名字,戴春和覺曉,取自“春眠不覺曉”,電影英文名“awakening spring”,於是戴春和覺曉雙向奔赴,完成了雙向救贖。療癒還需愛。現實中的精神病患者可能一輩子無法得到緩解和治愈,但影片是對精神病患者及家人最理想化的解讀和呈現,結尾也是最理想化的出路。我們需要理想化的東西,才能校對現實中的千瘡百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