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之城: 評論
迷宮中的站起來
懸浮的極端情景,人物情緒根本沒有被汲取
美利堅膠卷
9.0 與多年前的亡命駕駛屬於同一選片方向,普通的本子在視聽強悍的導演的手上化腐朽為神奇。 #2024-31
wwwckk
終於知道紐約整天呼嘯的救護車裡是什麼樣的人在發生什麼樣的事了………很血腥 感官震撼。 。 respect to all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workers 這份工作心理壓力太大!
基瑞爾
快兩年終於又等到TyeTye出的新片。它無比切身、細緻地捕捉著關於急救護理的種種職業景象,那些無時無刻沒有停歇的尖叫、血以及衝撞,那些在每個黑夜之下都從未到來的安靜;而這份工作造成的高壓,也讓人失去耐心,時刻都能選擇崩潰。它不似《緊急呼救》裡充滿著戲劇,而且還穿插著一些浪漫與插科打諢;它靠近《疼痛難免》,卻幾乎沒有任何笑話。有的時候會讓人無從跟進這當中所有的混亂,有的時候卻讓人更加感知它鏡頭之下的力量。
阿莫多瓦特了
坎城補標,每一步都猜得到,無甚驚喜…
球球球
Our work is about the dark side,don’t let it be inside you. The magic city NYC,有最光鮮亮麗的人也有最陰暗的人,有最美好的美國夢(如同主旋律結尾,雖然也本來可以沒有…)也有最多的suicide。男主角成為FDNY也從來是為了幫助人而不是主宰人的生死,可見過了太多人會變得麻木,會變得貪婪,會變得無所適從。就像Rut在這裡工作了那麼多年,依舊無法擺脫心裡的惡魔,或許他選擇用跳樓保護了自己,從事這樣的工作,從來不是一件易事。
我模糊了
看這部會想到《好時光》和《原鑽》。景別卡得很小,周圍都很吵,透過放大環境音、特寫等方式強調主角的焦慮與迷惘。前面都挺好的,死亡與這份工作帶來的焦慮與信仰崩塌像黑蠅一樣在他們心中迅速繁殖,最終導致Rut做出了那個選擇。但結局那幾分鐘是什麼鬼? ?一個好好的道德兩難變成了歌頌醫療人員的主旋律,敗筆中的敗筆。
在JFK沒等你
「我是美帝帝民,你們這些開洗衣店的中國人,必須尊重我!我是世界警察!」男主角有個女砲友,但拒絕承認是女盆友。他考不上醫學院,就只能去開救護車了
三點水加個燈
非常令人不適的觀影體驗,不適到聽到警笛聲,想到紐約,我都犯噁心了,從來沒有這麼想讓一部影片趕快結束,焦慮症快犯了。 Good kid, mad city. 導演用海洋般的噪音也想逼瘋觀眾,男主角的善良與希望被這個城市永無止境的噪音與燈光吞沒。行屍走肉,不去動心,才是紐約生活之道。主題也許是好的,但導演用過於冗餘的,極度消極的,毫無美感且令人焦躁的手法去表現,刻意又令人討厭。
紅酒與謀殺
很好,但顯然還可以更好。坐在第一排看,壓迫感十足,一度呼吸暫停。救護車閃爍的紅藍光束與警笛的巨大鳴響此起彼伏、縱橫交錯,穿梭在紐約城如同遊歷人間地獄。縱觀薩瓦爾的幾部作品,都保證了選材與方法上的兼容性,且承諾了到位卻不張揚的技術品質,施暴狂薩瓦爾用他那彪悍的執行力又一次證明了運用小景別對觀眾持續施壓,對官能的密集轟炸依然奏效。本來可以一黑到底、不留餘地,可最終創作者選擇留下一抹光亮,首先是來自全片最大的激勵事件穩住了主人公救死扶傷的信念,其次人世間的苦難已是如此深重了啊。
Peter Cat
這場精疲力竭的醫護急救之旅或可視為紐約暗之面的人類學大觀,即使紐約在成百上千的電影中被拍濫了,如此富有視聽衝擊力的夜紐約仍難得一見。的確,導演相當會拍,氛圍構築能力也首屈一指,但當同樣的影像感知系統連環轟炸兩個小時之後,觀眾是會疲憊的。反倒是電影俗套的收尾,讓人看到了導演力所不及的部分在哪裡。如果在敘事和美學手段上多一些變奏和抽離,這本書有機會是一部傑作。
二手月季
睜開眼睛:紐約煉獄;睡一會再睜眼:西恩潘的爹味說教;睡一會被吵醒:哦,重金屬的紐約煉獄。
德小科
職業壓力與其背後的系統潰敗、社會支持的匱乏實非新穎議題,急救護理人員被推往見證緊急混亂的前線,站在「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的中間地帶,他們的迷失值得被更謹慎地對待,而絕非是薩瓦爾慣用的、《瘋狗強尼》中那種有如捆了一身雷管的燥亂拍法。事實上,他滿溢繁複的風格能相容於任何套用經典故事結構的劇本嗎?他應該去幫夜店拍LED大螢幕上的VCR,電視台上的公益廣告還有台灣八點檔鄉土劇。
嘟嘟熊之父
方法無懈可擊,高致毒性音效剪輯,一幅幅紐約地獄圖景在眼前轟然炸開。對導演亦懷有敬佩,如今一心一意施虐於觀眾的作者實在稀有。最致命的問題是題材過於陽光,你不會想在坎城看到一部技術滿分的《X國醫生》《驚天救援》《救火英雄》,即使它的昇華方式是存在主義。
踢邇達
#Cannes2023-19 三星半。目前場刊最低真的不至於。鏡頭逼得很緊,讓人體感著救護車跟車護理人員工作常態的長夜漫漫和無盡逼仄。他們需要面對的大多是布朗克斯區底層的混混、流氓、吸毒者、流浪漢,鏡頭將其以懸疑犯罪片的方式呈現。而對角色的心理刻畫,則指向人性之中最為暗黑的深淵,醫護人員是否有權力對救治對象進行道德審判乃至扮演評判生死的上帝角色。不過類型化做得太強,終究有些削弱了影片本身的社會意義。不過關注醫療人員的工作狀態和心理健康,值得加半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