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裏卡 Ourika: 評論
Ada的B計劃
4.5,有許多美妙的局部,放置了一個個看似可供追索的線頭,但始終沒有以任何形式進行統籌,相當意外。
SaynomorE
很難評。看不懂原住民文化符號的意思,也不太懂為什麼突然從印地安保留區來到亞馬遜雨林原始部落。想到一些研究方向,可以算是一種「原住民電影」吧
南悠一
很有意思,它帶有鮮明的拉美魔幻寫實色彩,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原本不該發生剪輯、轉場的時刻偏偏就會發生剪輯、轉場,影像神秘、陌生,卻又鬆散、無聊,整個觀看過程就是一場夢幻般的漫遊。
DeckardYang
【3.5】提供了三個彼此漸進的世界,人物和事件在其中自由生髮,以示範罪惡的橫生。作者並非敘寫路徑,只近乎均一的走馬觀花地進行觀看。具體來說,阿隆索的西部類型並不生動,幾乎只充斥著造型,過渡至第二部分才開始漸入佳境,到雨林部分又有點刻奇了,儘管確實美麗。
沒有暱稱
南達科他州貧困鄉村女片警暴風雪中堅守崗位為民服務任勞任怨,印第安女孩在祖父引導下嗑藥致幻目睹自己前世今生……(我覺得這樣概括比說本片是“一段薩滿教的神秘旅程”要可靠)其實女片警的段落非常好,無論冷清艱澀的夜色、警燈在夜色中閃爍的質感,還是在這片廣闊荒涼的土地上無望掙扎的人的情緒,都傳達得很到位。開頭那個偽西部片也還有點驚艷,中間女孩赫然變身鵜鶘那一刻簡直是阿彼察邦轉世(好像這個字不是這麼用的……)。不過後面的大段尋根敘事就挺乏力的:部落裡的世外桃源、淘金殖民者的嘴臉,都是些模式化的東西。而且還是用廣播聲來點出70年代巴西的時空背景,相比前面幾段間的轉換來說挺生硬的。
Peprika
【平遙電影宮小城之春廳】
Parity
鸛不錯看
Cardinal
【C 】攝影與敘事的展現,前作的風格若隱若現,但感覺拍前兩段並好好整合會更好。
Kinyuan
@Cannes2023 非常喜歡女警以及印第安女孩的部分。
雕刻時光
第七屆平遙影展第2部。著實沒理解透,三段烏托邦般的世界,轉換很絲滑。
Pincent
82/100
踢邇達
#Cannes2023-9 三段式的魔幻現實。第一段的黑白西部牛仔片,遍地橫屍,袒胸露乳。第二段的女警夜行,重複的對講機對話,直到沒有回音。第三段則是對原住民與淘金熱的討論。對希臘神話了解也不多,不瞎評了。
羅賓漢
【釜山影展】三段故事中都有角色作前後銜接(黑白西部片的女演員、警察的女兒、怪鳥),不過第一段更像是導演喚起觀眾對其上一部作品《安樂鄉》的記憶,以及實現與維果·莫藤森再度合作的契機,這段和後兩段其實關聯性較弱,不論是主題還是風格都截然不同。第二段和第三段才是導演真正表達的重點,分別從當下美國的印地安原住民保護區與70年代淘金熱潮下的亞馬遜地區展開故事。無論是現在或過去,印地安原住民都遭到西方外來者的剝削與利用,其傳統文化也逐漸消亡。主題相當明確,然而導演手法太過晦澀,薩滿教和怪鳥的意像已夠神秘的了,還有不少沒交待結局的人物,從頭到尾充斥著魔幻寫實主義的意味。
マツハラ
三個世界之間沒有顯性的聯繫,但每一個段落都相當引人入勝;開篇的類型段落在關鍵情節處被壓抑/截斷,中段以人物狀態牽引整體,尾段在疊化和柔光中走向魔幻圖景,如夢遊的時空穿越。
鮑伯粥
4.3/10 #NYFF61 三段體結構所能展現的僅有隻言片語,取神性或靈性而代之的則是漂泊的碎片感和不調和感,不僅時長和篇幅上令人費解且失衡,三種類型並未能共構獨特的世界或產生更有機的脈絡,最後只能依靠某種並未被深層探究的符號勾勒起大體輪廓,但內裡遍布著乏味的模仿和自作聰明的歷史性關切,導演似乎努力建構一種關於泛美洲殖民/後殖民的重想像,但是最後只是呈現了它對影史/類型的觀察所得,並未能呈現令人信服或著迷的論述,而對圖像本身的把握也僅有第二部分給人驚喜,而最後部分則最為模糊或失效,最後也只能依靠可被預料到的“魔法”和符號回收來倉促收尾,不知從何而來不知向何處去,這樣對近代史/殖民的描繪似乎只是自作多情的詩篇和語焉不詳的散文,在表面的浮光之下難以分辨其真正的目的。
Peter Cat
大自然的凝視/人臉特寫/所孕育的細節和豐富性,和本片中遠景匱乏的靜置,是兩件事。 1h退場
qw0aszx
中段最好
wen
(Cannes76 Premiere) Space, not time - 所以不走回頭路的電影
TWY
清澈的作品。阿隆索的創作更加鬆弛和平衡,在面孔、夜色和世間元素之間流露出純真,而這份童話般的感受,又因作者對一切根源的熟悉變得珍貴,從水流的源泉到電影史,只有如此才能解釋他對「西部片」的還原——被喚起的並非所謂的英雄而是他的四周——一種堅實的建造,僅此作者便恢復了他一貫對日常那焦灼般的專注,但夢想不會在畫外停止。
btr
四星半。非常精彩的開頭,原住民在山頂的吟唱轉而成為一部4:3的黑白西部片,然而又讓人想到《安樂鄉》的父親尋女故事。第二部分女警的段落回到當下現實,人成為編號,事件被歸類,暴雪是外部世界的隱喻,暗夜裡槍聲瀰漫的遊樂場/旅館終究讓人失語,最後回到南美的愛情/淘金故事,人變成鳥,物件(羽毛/小刀)在不同時空流轉。利桑德羅·阿隆索還是一貫的緩慢、鬆散(鬆弛)、自由,比《安樂鄉》進了一步。 (映前錄影帶裡,導演說這是一部要當作「繪畫」看的電影)
寒枝雀靜
B / 有點失望,但前兩段連在一起依然完成了對《花月殺手》的降維打擊。極度沉穩地呈現明澈而不可解的目光與面容,簡單的空間跳躍便將技術語境、政治語境、敘述語氣與人物關係緊密地扣在一起。相較之下第三段對歷史的追溯反倒非常生硬,找不到第二段如此扭結一體的高效表達,反而有點低配阿彼察邦…
陸小鳥
三個“故事拍了一半”,看完後的幾天時不時想後面會發生什麼,也很想聽人講講。 #PYIFF 07
陀螺凡達可
4.5 不同程度的著迷
朝陽區妻夫木聰
#7thPYIFF# 第一次看阿隆索的片子,符合我對他的預期哈哈。悶,但不算難進入,第二部尤其好,閃爍的警燈,孤單的旅程,踏上未知,散落於機械而無助的日常。觀影過程意外沒打瞌睡,也順便見證了極高的退場率。小城之春廳基本上只稀稀拉拉坐了三成滿,還能顯示無票,票究竟是給誰搶了?另外平遙這地兒票價都能賣到80塊,我只能說拳打上影腳踩北影指日可待。
小學生任贏贏
古典的,提純的,療癒的。 #補標平遙
一隻麥麥
看了25分鐘4:3黑白西部片,正在昏昏欲睡之際,突然變成彩色畫面,西部片成了電視裡的老電影。一下子就清醒了,有點意思。
凡凡不在家
難以界定類型的影片,三段式,精彩完成度程度,依序遞減。第一段,黑白色美國西部片,還原度超高,營救女兒的“賞金獵人”,女兒的槍,最終指向了自己。有趣。第二段,是小鎮女孩的逃離,告別而後透過某種通靈的儀式,完成了夢的遠途。第三段,沒有堅持看完,但有導演的執念和視聽表達在,獨立藝術片既視感,南美雨林巡禮,夢的“匯報”,沉緩、疏離。整個片子,很實驗性,包括類型的拼湊。
圓首的秘書
一個神秘有趣的玩笑,三個沒有答案的故事。如片中人物所說,唯有空間是真實的,時間則是人類虛構的,而阿隆索擅長的恰恰就是畫外未知的空間和必須經歷的時間。
嘟嘟熊之父
寧靜的福音電影。天使漫遊人間,撫慰傷痛,通往仙境。一種在復沓與躍行間循環往復的奇妙韻律。
凱文史貝東
票一掃而空,上座率低得驚人,所以票都被明星粉絲們搶走了吧,他們搶票只是為了有張進入電影宮的通行證,方便在園區圍觀自己的偶像。
zzolMO
這很李迅
Raffles
#PYIFF 7th 最佳ASMR影片,好睡。但導演美感很好,就是駕馭不了這麼慢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