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閱日: 評論
其實不叫大怪獸
以為會淋,沒想到還蠻緊湊的~
Columbium
是根據導演的真實經歷改編的嗎?
Tristin
媽媽沒有認同反而marine接受了他,看著還行,但沒有觸動我的點。
勇敢的心
1770。學會改變,用實力證明自己,同志當自強。同志努力成為了軍人,也無法得到恐同母親的認同。
Spy Liu
演得很好,意淫和真實也呈現得不錯
小呀麼小葉子D
之前一直看Elegance bratton 的ballroom紀錄片獲得很多Inspo而知道他,沒想到LFF居然有他的fiction。但屬實可能因為是處女作,這部感覺都不是特別可圈可點,尤其是台詞,可以再細膩再真實一點。看感覺有點假/ BFI LFF @Southbank center 10/16/22
起司漢堡.
【3.0】以個人經歷為藍圖投射殘酷的現實,以平靜克制的口吻控訴世事的踐踏,窒息絕望的冷水撲不滅生的烈火,流浪失落的過往書寫了不凡的傳說,與世為敵也要做最勇猛的戰士,不加修飾便是最赤裸的表達,透過檢閱也沒有贏得認可,當沉重的愛意過境,灼痛的傷痕依稀可見…
kinder23
有什麼問題是愛無法解決的?那就是最親的人也不愛你…
撩亂的裸舞曲
那位軍官原來是 Looking 裡面的理髮師,那鐵定是gay了
華盛頓櫻桃樹
故事本身是表達方式都很私人,但是選擇了非常冒險的一種藝術美學追求,反而提高了不少的觀賞性呢。男主演的真不錯,比奧斯卡提的那五個都值得。
OliverBenjamin
面向不被接納的少數群體的美利堅主旋律徵兵宣傳片,然而就這麼一部片子還是成功「提醒」了我一遍幾乎所有我不喜歡軍隊的原因,但由於是基於導演自己的親身經歷可以多給幾分尊重,果然做父母不用「檢閱」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之一,電影前面部分真的看得人血壓飆升,就算最後洗白美化了也改變不了那些事本身就是一種另類的歧視的事實。
小羊不亦樂乎
nyff媒體場。導演自傳性質,黑人軍旅同志題材,中規中矩,不難看。 zzzq從來不應該單獨開來成為減分項。導演從homeless,到參軍,到導演作品獲選紐約影展閉幕片,戲裡戲外都很勵志。 NYFF選了個名不見經傳導演作品,壓力不小,勇氣可敬(據說closing night開始免費送票了)
您老朋友王狗熊
特別簡單的電影,把月光男孩拍成了士兵突擊,把士兵突擊拍成了月光男孩。種族、宗教信仰、性取向、階層、地域,偏見就是用來打破的,讚。
Blacken.
中規中矩.
崔始源
軍隊生活真的是我的惡夢。教官和士兵是咋搞上的?我錯過了什麼 我只看到了最初那一個眼神的交流?教官也是拔吊無情 餵了他一口奶就讓他永遠想念那個味道。軍隊感覺必出基啊 都是些身材健壯的男士 天天坦誠相待 除非是鐵一般的直男了。誰能想到還有比陌生人還不能接受自己孩子的母親。巡邏發現自己戰友都是打飛機這才是男人的本性啊我怎麼也想不通怎麼會有人不會打飛機的.有一個很帥的士兵甲教官說不喜歡他的聲音然後很騷的扣他的槍是什麼意思
傻樂的貓
男同性戀在軍營中如處理性慾,確實是個問題,也很少文藝工作者直接不遮掩地討論。
mpor2
還是沒有得到媽媽的愛~
舌在足矣
非常典型的A24視聽風格,作為一部處女作完成度很高。而影片本身既涉及黑人男同的認同,又相當肯定軍旅生活的價值,在如今的政治環境下可謂是相當異類了
三疊紀
頭一次在電影作品中看到不接受同志身分的黑人母親,看到她最後離去的背景還是蠻難過的,可這才是現實啊,我們都可能是那訓練中途就堅持不下去而退出的新兵。 。 。
基瑞爾
被淹沒於大頒獎季和A24“亂打牌”之中的一部電影子,質感很“素”,但也有它自己的特點。拒絕對這個式樣的故事做任何粉飾或是「禁忌」「溫暖」等任何一個可能俗套(但會好看的)包裝,而是利用它對窒息的軍中文化與個人經歷做檢視;儘管不曾提供任何真正意義上的收尾或明顯的觀點,卻足夠展現角色(本人)所經歷的成長與掙扎。 Jeremy Pope和Gabrielle Union的對戲豐富了本身很單調的進程,從《好萊塢》《姿態》到這裡,Jeremy在未來此早能等到一次屬於自己的聚焦。
鮑伯粥
8.0/10 #NYFF (補充) 紐約影展真是敢選這樣一部電影作為閉幕片。即便我不認同其中將少數性群體身分的自我救贖放置在軍旅生活所呈現的男性氣質/英雄主義和以「反恐」為目標的國家精神之中的這種行為,但依然承認這部影片的難得之處:作為基於導演自身創傷和私人經歷改編的處女作,導演並未一味地沉溺在自我表達中,也未使用過度的情感宣洩,而是呈現了難得的克制,來完成了一部各方面水平都不錯的劇情片,在這種意義上實屬難得。殘酷的現實和出格的想像相互交織,並未喧賓奪主地取代敘事本身的節奏,雖然在此層面上也體現了其手法的傳統,和對於更廣闊觀眾群體的預期,缺乏更大膽的表達。但母親部分的支線也並未被更改為令人寬慰的完美結局,而是保留著不可彌合的狀態,足以體現導演的坦率。
字母君
導演試圖呼籲重塑一種正確的masculinity,卻似乎陷入了toxic masculinity(而不只是軍旅生活)那套「殺不死我的都讓我更強大」式精神控制邏輯且不自知,劇作更是嚴重順拐,這似乎不是單單一套「自傳性」的說辭就可以抹過去的。 男主角演得很好。
週宇勳
A24出品!同為弱勢群體議題,黑人母親對於兒子性向的激烈態度恰恰反映了更真實的現狀而非戲劇性的藝術加工。 「大團圓」結局注定只是「電影劇本」而非那個時代的常規操作,身為黑人母親對於孩子同志身分的不理解與不認同才是更符合人物性格的真實紀錄。個性壓抑與軍中霸凌是常態,「不問不說」年代裡這就是個基本操作亦無任何奇怪之處。電影中舖報紙的一幕印象深刻,究竟源自何等的嫌棄才會觸發母親此種舉動。不禁感嘆人類的思想進步如此偉大才讓那該死的荒謬一去不復返! !
Ryan
長官和媽媽可以考慮去女德訓練營
徐滿月
#NYFF60 關於男同志的演繹方式,眼睛很重要。
寇國威
這是什麼家長啊,片尾還要向她致敬?
朝陽區妻夫木聰
其實拍的挺好,尤其佩服導演的勇氣和坦誠,就是前半段過於陽剛,引起不適。雖然是在不問不說的年代,但主角依舊要飽受歧視和侮辱。片尾處導演個人及母親相片一出,還是有點難過。當經歷了所有的痛苦歷練排擠打壓,甚至冒著槍林彈雨活了下來,到最後拍了一部電影獻給最愛的對方,而僅僅是為了得到她的認可,這樣一份愛真的太沉重了。為什麼要將最愛你的人推至門外,為什麼?檢閱日不只是部隊檢閱訓練成果的日子,更是孩子接受母親檢閱的日子,但很顯然,他並沒有通過母親的「考核」。換句話說,如果孩子可以檢閱母親的思維轉變的話,那這個母親顯然也是「不過關」的。只是,到了那個時候,彼此對對方的檢閱結果,真的還重要嗎?如果親情成為一種窒息的負擔,那就試著放手吧,儘管那很難。
AlanX
感覺這部電影的重心並不在反映美國部隊「不問不說」的政策上,而在於刻畫一個同志如何從無名小卒成為一名海軍陸戰隊員,如何從四處漂泊到尋得歸宿。親情是一條無法割捨的紐帶,承載著愛與安慰,但也承載著痛苦與折磨,最後母子的對話其實是彼此間的一種妥協。看到這是導演根據自己的真實經歷拍的還是很驚訝,加一星吧。
VicWallflower
#TIFF2022# What a spectacle of hypocrisy. 這真的是一場「完美」的America-centric, anti-abolitionist, homonationalist clown show. 明白這是導演自身經歷的revisit,以及故事本身的personal weight,然而自缺少反性的後果就是最終仍在singing praises to the imperialist regime. 可惜了Jeremy Pope頗有突破性的演出。
你罵人可真高級
這海報完全和內容不貼切。最後隊友一起聲援的那幕以及thank you for your service確實有點小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