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罪謀殺:科林尼案: 評論
波波咪咪
最後的法庭戲,真的略顯兒戲了,雖然主題很深刻…
Diva Tequila
能正視歷史的國家終將強大
momo
第一次在一部電影上映第一天就去看了,感謝紅紅~國仇家恨這種劇情一直長在我的爽點上,起初我還以為兇手不是被告人。被告小時候親眼看著自己父親被殺真的太慘了,而他最後殺了已經暮年的軍官時反而讓我覺得更加悲傷,即使殺了這個人,他死去的父親也不會復活了。法律是公民心中的信念,但它面對鮮活的生命只能是聊以慰藉。在環境的影響下個人的信念是那麼容易被操控,一個人會成為殺人機器也會成為慈善家,德國和日本所犯下的罪行依舊無法和解,大概只有時間能治癒這一切。最後小孩和爸爸一起去踢皮球那裡太虐了,我最看不得這種物是人非時光倒流在天之靈的梗了qaq
loneliness
半部好片,非的和二戰聯繫上,還是唯一的梗,太牽強,完全可以走正常的司法管道,卻要以暴制暴,難以引發同情。
龍標姑息者
背負納粹遺傷的沉默嫌疑犯與必須選擇忘恩負義的辯護律師,是挑戰法律的犯罪謀殺還是正義復仇的歷史清算? 50年前的無差別屠殺與新移民時代的處決ₒ 槍決蒙太奇 1
連城易脆
所謂為謀殺賦予正義性,會容易讓人聯想到《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嫌疑人X的獻身》之類的作品,但是差異在於後者的劇情跌宕起伏,引人入勝,而這部電影就有點平平了,催眠效果非常好。當然,因為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所以會有一些現實意義,的確非常尊敬德國人的反省意識,只是電影的懸念感、曲折感的營造還是缺失了一些,光有氛圍了,實質內容撐不起來。最後的結尾還不錯吧,整體就是中規中矩。
mumudancing
想重看一次《朗讀者》
*raconteur*
“Hans Meyer 只是在執行命令”,戰爭一旦開始就沒有贏家。 1968年的《德雷爾法案》,德國人也想重新開始生活,不是嗎?即使帶著愧疚活下去,而那時重要的不就是重拾活下去的信念。當被拿著槍「審判」時,他下跪的樣子表明他可能從來沒有走出來過,即使戰後再怎麼努力善良和仁愛。為什麼要在書房裡放著那把槍,可能很多個夜晚他也覺得自己沒有活下去的權力
謝謝你們的魚
無聊到撓頭,再有歷史意義也沒用,男主角的整個故事線都好無聊,而德國的司法真的被拍得和兒戲一樣。
一大朵
還以為此案有蹊蹺,其實沒有,只是具有社會意義,關於一項德國戰後法案,讓許多納粹軍人逃脫了法律責任。話說回來,不同歷史時期下的國家意志,又有誰,能置身事外呢?
優遊卒歲
法庭片,但將其置於二戰背景之下,讓德國人再行反思自己的罪惡。本片追索正義,其實不過是冤冤相報的血親復仇而已。如果不斷追溯歷史,那麼正義又何在呢?影片的思考有些左,左得邏輯,有些幼稚了。
mOco
震撼的是故事本身。劇本和視聽都太中規中矩,只能說完成度不錯。
jakefang
看過的德國電影10部有9部是反法西斯。希望能多引進一些各國的電影,不要進口片全是美式快餐,看了幾十年不膩歪麼。
五隻眼
完成度不錯,故事講得到位了,但是不得不說,主創們小心翼翼地追求光明和良知。揭發疑問的是土耳其裔,被害者和復仇者是義大利人,幡然醒悟的是德國人。最後的結局巧妙地避免了對德國政府和法律界的拷問。 。 。反思不徹底,但比徹底不反思好。
老朱無電影不歡
敘事無力的案中案
novich
1968年的Dreher法案將戰爭罪犯定義為共犯,以追訴年限來保護西德政府體系內的前納粹軍人。電影即以此為出發點,但改編拍攝得一塌糊塗,想做點情節劇的設計,導致人物除了一對復仇相殺主角外,其他養父設定、情史、少年友誼都徒增累贅,律師心理動機完全缺失。
突然粉碎
女法官看起來好diao
Die Katze
隨機選了一個村莊,非對等報復,戰爭罪無疑了。
mr.left
21.05.14 耳東 三星半 這片給我最大的感受在於,它讓我重新意識到法律是人們所製定的。
天外飛青
實在是太有趣的劇情反轉和人物設定。在德意志新納粹勢力蠢蠢欲動的時機,讓一個接受德國體制「恩惠」的移民來狠揭二戰傷疤。重審德意志面皮上的冷漠和心裡的傲慢,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警示。多麼牛逼的自省力,但願這類電影它是有作用的。
August
節奏和結構撐不起好的故事和主題。開場後與案件相關的情節遲遲不交代,而是一直聚焦在family drama,導致一開始非常地催眠。案件真相的揭露也不是抽絲剝繭,層層遞進,而是在某一個節點一股腦兒和盤托出,缺少層次感和懸疑感。男主角有點像林漫威。
一隻胖胖胖耗
當小科林尼拿著球和爸爸肩並肩走下去的時候,我的眼淚真的忍不住了。 時間不會倒流,歷史不會改變,死去的人也不想復仇。但如果有一天,我們發現我們曾經犯了錯,有人因為這些錯而無辜死去,那麼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反思。尤其是當錯誤的發生是因為某些法律的縱容的時候。 公平,正義,這些人類共同的追求不應當有時限。唯有如此,亡靈方能安息。 (ps,德國人還在反思自己,salute)
發條餃子
有點自然法學派和實證法學派上百家講壇的感覺,結尾我彷彿都聽到哈特爺爺棺材板的動靜了,人家還沒爬出來就上字幕了,估計也很是鬱悶。畢業論文十五年後,「筆者」(請原諒我當初的無知)已經不去糾結法「惡」不「惡」的事兒了,只願能如片中那隻初心牛犢,保持咬定青山不鬆口的蠻力,這樣當正義姍姍來遲的時候,大家就可能還未曾離場。
愛幻想的小孩
postwar justice向來是個問題。但這方面德國人明顯做的比日本人好太多。拍得整體比較克制,閃回和現實的用同樣的鏡頭語言穿梭,效果挺不錯的,不過煽情的點的有些明顯
AlexTheGrid
有沒有發現,近年來好看的二戰反思題材都是德國人拍出來的?最後球那幕的昇華真的好棒,感覺是在90年代的電影裡才看得到的東西
秀山鯉魚
7.5,德國人的歷史反思電影每年都會出精品。
James Bond
本片的意義大於它的質量
鶴少爺
前半段懸疑感很好,後半段感覺導演家有事,急著把電影拍完走人,法庭戲推進得既輕又快。 hans meyer戰時戰後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戰時冷血殘暴殺人如麻,戰後仁厚慷慨友善,而且很難說這種仁善完全是假的。我突然就明白了,當初小區投票換物業的時候,為什麼老頭老太們前一天還在撒潑打人叫罵,第二天就能牽著孩子溫柔地教育其要講道理。環境裹挾下,一個人如何秉持應有的德性,我覺得電影的重點應該放在這裡,對68年《德雷爾法案》的詔問才是整個事件的靈魂。
落地麥子
德國是一個嚴謹、理性的法治國,戰後也曾對納粹歷史進行過深刻的反省與追責。但1968年通過的《德雷爾法案》為納粹戰犯開脫罪行,是其公正的法律秩序的污點。揭開這段歷史傷疤的,不是德國人自己,而是土耳其裔律師,反映出德國對土耳其移民融入主流社會的接納與認可。令人深思的還有對法律公正的思考,法律如果失去公正,它還是我們要維護的法律秩序嗎?
豬頭妖怪
說故事的技巧已經夠成熟圓潤了,無奈後半段的故事實在是太弱了,幾乎毫無驚喜,完全兜不住前半段的鋪墊。
劉二智
德國人對二戰時候犯下的錯誤,一直都在反思。正因為有反思,才能改正,才會進步。
Stboo
其實我很想知道要是柯林尼沒有自殺法官會怎麼判
巴伐利亞酒神
從一部有歷史跨度的影片中出現P38手槍起,你就該猜到又要鞭誰的屍了。浮士德的寓言貫穿全片,德國人敢於揭自己傷疤的態度,讓他們並沒有侮辱偉大的歌德。感謝電影,在黑暗籠罩大地的日子裡,你就是光。
小懸子
2019.11.23 德國人到現在還在不停地拍電影清算自己…
托尼王大拿
沒看過原著,但是感覺成片的小說感太重了,完全沒有試圖跳出文字的勇氣,各種枝葉般的細節一旦不加修整的影像化之後就極為影響節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