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堂城市: 評論
jingyewlc
透過三個凌亂無序又互相連結不緊密的小故事串起《台灣人在紐約》的電影。第一個第三個講人文關懷與家庭關係的故事還挺打動人的,特別是Jasper畫給媽媽的畫,讓人淚奔。但所有故事都覺得有些虎頭蛇尾沒有交代清楚故事結局,銜接上又很混亂。特別是第二個姜濤的單元,典型流水帳了屬於是,看完除了讓人感嘆一句「喔原來如此」外,就沒什麼回味了。總之,馬馬虎虎,有亮點但不多的一部片子。
DAISY
三個幾乎割裂的故事湊在一起,時間線也很混亂…
糯挪諾
三個故事有什麼連結性?
homotopy
北京飛卡塔爾飛機上看完,很學生作業,但是被裡面很多紐約的細節觸動到,比如亞裔獨自去Harlem學舞蹈被騙錢,開始擔心未來的紐約生活了
無名的豬
有些稀碎,拍得真不好!
半島鐵盒丶
哈哈哈 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什麼鬼
情緒病童家庭 不可思議~ 頂流真的… 好。
紙的左邊是摩卡
整體來說還蠻不錯,尤其是攝影風格,很清爽舒服。不足的點大概是第二段有點像城市風光宣傳片以及第三段人物間關係沒處理好。
山藥山藥山藥
飛台北的飛機上隨便點開的於是莫名其妙忍受了姜濤40分鐘的油膩表演,他知不知道他跳舞真的很醜啊三個八竿子打不著的故事最後又強行串聯到一起,每個故事的劇情也蠻土的
Edison
piece of s**t
Ccc
學生作業也不敢這麼敷衍啊
米裳塔*~*
3.5 雖然很開心在英國看到台灣電影上映但有點太青澀了喜歡這個選題喜歡有串聯線喜歡第三個故事但整體來說太鬆散了前兩個學生電影的感覺其中有太多potential的點值得挖掘、放大蠻想看更多第三個故事的說實話再多做點功課
影視圈前沿觀察
講海外華人生存的不易,視線又沒落在最容易齣戲的底層,所以整體上顯得有些不痛不癢。要說多感人多有共情,似乎也談不上。
有瘋牛病的牛
刻意為之
liulexuan123
透過三個故事(15號街的車窗、傑克與lulu、風箏),三個故事毫無關聯,給我的感覺是導演硬將三者聯繫在一起,整體感受牽強,無聊,無趣,就單個故事來講個人比較喜歡第一個,但是這三個故事都沒講完,呈現的鏡頭畫面更是零散、雜亂無章、搖搖晃晃,第一個故事,宋芸樺演繹是不錯的,一位口譯員,希望能幫助在紐約的華人,特別是幫助東北人小健,但事情卻往往從反向而行。第二個故事姜濤飾演的男學生喜愛表演hih—pop,他結交了lulu,發生一段戀愛關係,著實令我齣戲,一度尷尬到摳腳趾,第三個故事,一對生活在紐約的父母,希望改變孩子的教育方式,從嚴厲到慈愛,教育孩子停止暴力傾向,這段時期確實需要一段過程,但是整體看下來挺無聊的。三個故事平淡如水,沒有一點意思,加上三者導演將其牽強的聯繫使得它更爛,所以我給電影5分
hiahia
只有第三個故事比較完整
@大月半子
口譯員、嘻哈青年、深井冰娃及其父母,互不搭嘎,關鍵是編排的都神馬玩意兒啊,還搞笑的出現了一個開口講話讓人聽不見的“東北人”,呵呵
黃月光
拙劣的紐約市宣傳影片
DDU-DU
★★★☆
周杰倫的小號
成pie野甘。
Codiez
這是什麼對觀眾的煉獄電影…三部分各講各的,人物設定極其扁平……我坐著看完只是想對得起自己花的260港幣。
Spy
全片除了宋芸樺,其他人的表演令人嗤笑。三段俗套故事,難以勾勒與紐約的聯繫,和題目無甚關係。
一條魚佔滿了河
《風箏》★★☆>《15街的車窗》☆>《傑克與Lulu》☆。三個完全沒必要跑紐約去拍的故事,毫無城市個性,在台北拍同樣成立。我對新人導演很少苛責,但是俞聖儀作為導演,在作品中透露出自以為是的人間疾苦,令我非常不適,從留學生到新移民,房子一間大過一間,生活節奏一家慢過一家,給人一種穿著高定晚禮服在勞斯萊斯後座拗著造型落淚的做作感,那一滴眼淚滑落還要慢鏡頭特寫,夠了,真他媽夠了。宋芸樺除了一場自以為很精彩的哭戲之外毫無記憶點,以他人疾苦為素材的假慈悲角色也是很不討喜。姜濤此時至少臉還是比較瘦的,但是表演比《阿媽有咗第二個》退步很多,跳舞更是被Jino Fort秒成渣。如果只有《風箏》,電影勉強可以及格,姚淳耀一如既往的穩健,魏蔓給人帶來不小的驚喜,同樣是哭戲,明顯把宋芸樺比了下去,再打磨一下適合獨
L君·小 仔
有點好喜歡第三個故事 眼淚在看到家和萬事興那副字畫的時候 嘩嘩嘩得流了下來
chaton
2024.05.07. TPE-PVG
Puff
3.5一部長片由三個故事組成,三個故事的連接性極低,僅因同是生活在紐約而偶有連接,人物故事通過大城市的點綴感也並不強烈,但以導演處女作而言,敘事火候掌握極佳,並不會讓人有語言或是情節上的突兀感,足以感受到宋芸樺、姜濤、姚淳耀、魏蔓在角色上下了不少功夫融入紐約的氛圍。宋芸樺和姜濤兩個故事都各有優點,但收尾上情感都點到為止,還不夠有強烈的餘韻可以讓人細細回味,姚淳耀和魏蔓的第三個故事收尾比較好,透過小孩的心理疾病反應夫妻倆的心力交瘁,最後再一同面對陪伴孩子學會控制情緒,魏蔓在片中的演出非常優秀,要不是被三立偶像劇耽誤多年,她的演技水平是可以多參演一些電影的。整體來說比預期好些,沒有國片常有的突兀感或是處女作常有的敘事生澀感,但紐約作為一個背景主角的存在感,恐怕還沒有強烈到一定得到紐約才拍的成。
洋狗保護大使
清一色的台灣面孔和統一的配色。 看完記住一句話:You are my New-York 還有一個問題:第三故事裡的媽媽用的相機是什麼型號的
Mr. Lei
台灣人在紐約 @高先電影院
War and Beauty
首日上映怒斬6100元票房…
Cari
本以為是緊密交織的三段敘事,實際上卻是鬆散拼貼而成的城市移民故事,甚至不適合以移民標籤之,因其在主題表達上其實非常薄,幾乎皆是隔靴撓癢癢。但另一方面,也認可創作者想做「人的故事」的意圖,有意營造A的筆記啟發B,B的活力鼓舞C,C的孩子A來當家教的際遇循環,但也僅此而已。這個年代談移民還能談什麼?除了千篇一律的繁華都市寂寞人心,夢想之地青年迷茫,又或老移民的傳統框架,故事中唯一的新立論,似乎也只有讓移民回歸人的本質。還是這淺直的故事背後,反映的也正是這個旅美移民世代的迷惘?一些有趣的點,包括能看出部分攝影取鏡的想法(些許空景的運用和呼吸拍),以及對某些社會群體的關照(口譯員流動在意外事故傷者、偷渡移民安置所、家暴物件間)和情緒問題病童家庭,但在全片調性上也很弔詭地介在溫情電視片和閒散MV短片之間。
Captain
三個完全不同的故事,三種完全不同的人生經驗,但人們眼中的紐約卻是毫無差別的「小清新」。若是做不到體懷,就麻煩不要強行用「自以為」去想像、取代「當代紐約客的生活面貌」。
Ginger
premier at markham Toronto
在JFK沒等你
紐約的故事,再爛也得看。把既是天堂又是地獄的地方,硬是描繪成了只剩地獄
木柵永樂町
只能說…2800萬NTD預算,要在紐約拍攝,真的辛苦了… 整部片的拼湊感很強,不只是三部分拼在一起,而是很多設定,從編導~剪接都沒澄清… 如果說,要展現Tw人在紐約的''眾生相'',為何選擇這三位主角? (都是中產…當然有各自的人生難題,但沒能呈現出更複雜/更具差異化的對於紐約的情感…
T.SS.DP
沒想到是個拼盤電影,覺得主創很想有所表達,只是表現力不足,戲劇衝突及起伏不夠,姜濤演技最差,表情生硬、眼神交不到戲,機場離別那場尤甚,特寫下努力想擠眼淚,看著都辛苦;而第三個故事似乎與地域聯繫不大,與片名的不太呼應,整體感覺完成度略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