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電影 電視劇 綜藝 動漫 18禁 陸劇短劇 排行
首頁 > 劇情片 > 八月

八月 (2016)

九十年代初的西部小城,結束了小升初考試的張小雷(孔惟一飾)終於迎來了盼望已久的沒有作業的暑假。然而這個自由的,炎熱的夏天並不是想象中那樣紅火熱烈,更多是平常反覆的家庭生活和大把閒工夫。恰逢那一年國家開始實施國有單位轉型,鐵飯碗被打破,張小雷父親(張晨飾)的單位也受到改革衝擊,他們生活的家屬院裏每一個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影響着。孩子們整日百無聊賴,而看似平靜的大人們,心卻像烈日炙烤着那般燥熱。張小雷就那麼靜靜的耗着,感受着身邊隱隱發生的一切。直到父親爲了生活同其他人遠走他鄉,家裏只剩下了母子倆,張小雷才着實感覺到時間過去了,生活不一樣了。立秋那天夜裏,張小雷家的曇花在院子裏悄然開放,像是意味着什麼……

八月: 評論

貝果在唱歌

導演的處女作,總是懷舊的,總是用情最深的

方槍槍

沒有那麼的好,但也不差,它以恰當的表現手法與情感表達出現在了恰當的時候。就像是跟著黑白畫面重新回溯了一下過往,而這也正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理由,因為很多往日記憶一一浮現,親切自然。

惡魔的步調

有提到童年住事的,不過更像一個低配版楊德昌。春夢鄰家女孩那段提琴聽著像是關於莉莉週的一切裡的。沒在沉默中爆發的計程車司機。

zitsunari

感人!年代感出色,但有兩個bug:廣場舞、路邊攤大媽的衣服

袁長庚

取巧時代,假面黑白,四兩撥千斤,算是新導演的精明之處。我相信張大磊說的,他拍這片子,不是為了懷舊。九十年代之所以可愛,無非是因為,今天太讓人疲倦。我跟他一樣,也想找回父親媽媽叔叔阿姨哥哥姊姊和夏天時的操場

梅雪風

這是最近我看過的聲音最為豐富的電影:商販的叫賣、鄰居的歌聲,樓下的罵聲,街坊的打牌聲,台球入落的聲響,鬧鐘的嘀答聲……它們讓畫面不再是平面的,它成了一個磁場,一個不動聲色的黑洞,帶你暗暗潛入那個少年敏感的內心,一切隱晦而又驚心動魄地發生, 而他只能懵懂無知卻又洞若觀火地無能為力。

遊牧人‧芳汀

#電影院# 絕對不能為眼前事業單位一時的鐵飯碗迷惑,學好技術即使失業了也能東山再起。但導演控制了情緒,沒讓爸爸下崗後的悲傷情緒在大螢幕上蔓延,畢竟是孩童視角,孩子的世界還沒有體會成人謀生的艱難。一個人在電影院看的,感覺文藝片還是需要有像辛樹芬般氣質的演員才能更好的看下去,我需要美。

seabisuit

這幾年first裡邊最喜歡的一部,致敬父輩迷影元素,兒時的記憶正如這樣散碎模糊,瑣事也像曇花一樣開在了心裡。國營製片廠改革由主任改叫經理想起了許多那個時代的變遷,不只是兒童視角,最後我也從他爸爸看到了自己。塔洛攝影的黑白影像,提名的出色聲效設計讓觀影彷彿回到那個夏天。導演映後見面場,祝去金馬多拿獎。

麥獸獸

我覺得小磊他媽長得像麥兜他媽…

歡樂分裂

「綠樹陰濃夏日長,滿架薔薇一院香。」夏日只拍動一下它既短暫又貪婪的金色羽翼,就飛快地逝去了;90年代在記憶裡似乎是個空白期,永遠停佇在夏日的芬芳沉靜裡,那時黃昏透明,明亮異常,少年心事不識愁滋味,在時代洪流中不知所踪;一首清新雋永的散文詩,略青澀。

匡軼事

《平原上的摩西》後勁太大了,意猶未盡的追完,立刻把《八月》扒出來看,過後幾天還三不五時反芻幾下。依舊感嘆導演對演員的調教。好的演技,正是做到「表演」的消融,「用力」就等於「多餘」。中國人普羅大眾日常的情感與心理表達,一向總是模糊、隱形和被極力控除的,蜷縮在言語的空白處,在遮遮掩掩的神色間,在輕描淡寫的面孔下,在模棱兩可、需要猜度的含糊態度裡,真正的有效溝通是非常稀少的,往往淹沒在繁瑣無意義的生活浮沫裡。而張大磊的鏡頭,就是還原這種被日常所淹沒的東西,甚至還原這種「淹沒」本身。每位演員咋就這麼貼切呢。貼切到只有角色,沒有了「演員」。董寶石、張晨…大小角色的諸多演員包括路人甲,在張大磊的手裡個個像自然生長出來的,優秀得彷彿演技天才,連歌手出身的艾敬都合適而妥帖。十分好奇張大磊怎麼辦到的。

kulilin

用程蝶衣的話來說,這位導演是懂戲(電影語言)的。幾個鏡頭值回票價,不堆砌符號,小演員好。

林西拿

明顯擁有審美和意識。欲言又止像小津,夢境、水和隱約笛聲像塔可夫斯基,構築畫面的思維像侯孝賢,廣播聲和歌曲像賈樟柯,結尾像阿巴斯。期待他下一部作品!

九尾黑貓

現實題材容易遇到的限制,就是需要相同的生活環境才能引發的共鳴。真正可以跨越文化障礙的電影,首先是有藝術性,其次是普世的情感,人類共有的悲喜劇。這個有點拍小了,充滿瑣碎的矛盾與混亂,沒有抓住任何清晰的脈絡。導演希望保留兒童記憶中的世界,但畢竟這已經經過情感和時間的重構了。

frozenmoon

80後獻給自己童年記憶的散文詩,對於自己父母一輩年輕時的回望。它其實不那麼優異,有些過於散淡。對於那個年代社會轉型時對人心的觸動,很多都沒能表達清楚。但很少人去這樣描述那個時代。這算是一次不太一樣的回望角度。

Chris 一切由無聊開始

想起黑處有什麼,但黑處很外行,讓人尷尬,八月非常好。八月有自己的氣質,節奏,品味。有一股文藝氣息,看得過程非常舒服。那些情節和對話雖然沒有做到特別精緻和自然,但在同期的比較中已經能完勝了。希望看到更多這種氣質的電影。

Naza

這些影評人是真的智障

LOOK

比較像學生作品。幾個比較明顯的瑕疵:小孩這個角色如果全部拿掉整部電影也是成立,九十年代初轉制改革對工人帶來的衝擊力是肯定有傷到骨肉的痛感,影片中始終瀰漫的卻是感傷化的小情小調,這是視野問題也是缺乏社會歷史洞察力的表現。一拍藝術片就用黑白片的方法實在也是看疲倦了。 2.5

徐若風

真摯的一場回溯。進入封存著懵懂模糊的夏秋之交,動用比《黑處》更多的時代符號卻不顯堆砌感,在綿密的日常細節中帶出壓抑傷感的時代輓歌。氣韻依仗台灣新浪潮,但更重要的是導演喚起溫暖的記憶與親情,給這場編織的詩意劃上情感的立足點,尤其臨行前進屋遮燈光那場戲,感人至深。 2016華語年度最佳。

褻瀆電影

我之前看過,標記一下,印象最深的是它的聲音做的非常棒,用耳朵聽彷彿就能回到那個過去的時代。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聲響,當下的孩子以後拍他們的童年,肯定就不是我們那時候的聲響了,只需要豎起耳朵,這片子就是滿滿的懷舊氣息,聲音這點做的很加分。

內陸飛魚

很喜歡,自然,流暢,嫻熟,細緻,有人情味,大大超過預期值,第一部片子完成度就這麼高,已經很厲害了,《爸媽不在家》之後最喜歡的80後華語導演處女作,五星鼓勵,70一代在向著商業大規模妥協的時候,80後這批人,慢慢出來一些能沉住氣的人了,熬出時間的味道了,不錯。

哪吒男

寫給父輩失意的詩,曇花會開的,我們可能不會了。哭了三次,雞皮疙瘩一次。

xīn

夏日裡雨水淋濕又蒸騰起的迷夢,打開「如此這般三十年,一夜之間大廈傾塌」處的溫存時刻。隔著距離的小心翼翼的夢回,夢回青春、集體與社會主義。

西樓塵

小城是會變的,分帳片再也沒法免票入場、畫海報的被迫轉行刻字、剪輯師低下高貴的頭顱離家當場記;小城又是不變的,升學仍需金錢和關係、親人終會放下芥蒂、夏天依舊那麼燥熱。聲聲吆喝帶回九十年代,大環境下人心惶惶,小雷爸對著空氣無物之陣地揮拳,卻無處對抗與掙扎。穿上三中校服,八月好像曇花。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小演員讓我想到少年張震,導演學特呂弗的意味很明顯。從“路邊野餐”到“八月”,我們的青年導演似乎總不懂得怎麼把劇本寫得高於生活,他們以為只要把生活的枝椏剪下一段就可以直接插進電影的花瓶。 ——這叫偷懶。

CharlesChou

超越了言語表達的範疇──曇花開了,大家都合影留念,那樣轉瞬即逝又無限重複的一個夜晚,舞池的燈光掃過他百無聊賴昏昏欲睡的臉,是當下又是歷史,是現實又是回憶,是終有一天逃離後又希望在夢裡被遣返的鄉愁。

謝飛導演

優點是對生活的尊重及捕捉視聽形象的執著;缺點是編、導、演掌控的青澀。依我的觀點FIRST不應顆粒無收,金馬又評價過高。但評獎從來是具體評審在特徵地點、時間的表達,無可厚非。新導演要穩得住,堅持該堅持的,提高該提高處,迅速地投入下一個實踐。記住,前三部作品是你一生創作歷程的關鍵。

桃桃林林

三星半,導演對90年代初那段回憶的重現還是很有味道的,甚至帶出了我的各種記憶。國營工廠時代的結束,不但是那個年代的成年人,對那時的孩子其實影響也很大。影片碎片式的記憶了很多童年的往事,情節並沒有非常集中,而是很鬆散的彙編在一起。故意隱去很多關鍵情節,卻沒有影響劇情進展,這個不錯。

劉小黛

幾乎是90年代符號的堆砌,和我小時候的記憶也不多重符合,更多是以成人思維去解讀框架那時的工廠記憶家庭變故。大變奏舞颱風起雲湧小人物滄桑變化全都融進一個暑假的模糊時間概念,跨度大而零散。導演身懷鄉愁全靠感覺走,和黑白畫質的運用一樣令人費解,除了攝影挺美,整體無趣疲乏。

木衛二

內蒙古電影製片廠輸送FIRST標配。以小孩寫大人的小大人視點,最後變成了突兀存在(一度跳到了“鋼的琴”等),氾濫著文青影青的20世紀末感傷,也生吞了小孩子應有的童真稚氣。情懷大過天,也不能掩飾影片本身的無力。喜愛看「計程車司機」的孩子他爸明明就是真人版桃姐,這個可以加分

八月: 相關推薦

  • HD
  • 正片
  • 正片
  • HD國語
  • 更新HD
  • 正片
  • 更新HD
  • HD
  • TC
  • TC搶先版

最新中國大陸劇情片

八月: 詳細資料

《八月》簡介
《八月》是由愛奇藝影業、北京麥麗絲影視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永旭良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劇情片。該片由張大磊編劇執導,孔維一、張晨、郭燕芸等主演。影片於2017年3月2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電影講述了九十年代初期之際的呼和浩特,國家開始實施國有單位轉型,鐵飯碗被打破,國有製片廠家屬院裏,每一個簡單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所影響,而少年小雷就這樣在經濟變革與家庭改變之間懵懂成長的故事 。
2016年11月26日,影片獲得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和最佳新演員獎 。
《八月》發行信息
中文名: 八月
外文名: The Summer Is Gone
類型: 劇情
出品公司: 愛奇藝影業、北京麥麗絲影視文化有限責任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
拍攝日期: 2015年8月
拍攝地點: 內蒙古呼和浩特
導演: 張大磊
編劇: 張大磊
製片人: 張建華
主演: 孔維一、張晨、郭燕芸
片長: 106 分鐘
上映時間: 2017年3月24日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彩: 黑白、彩色
imdb編碼: tt6118258
主要獎項: 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 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
在線播放平臺: 愛奇藝
出品時間: 2016年
《八月》角色介紹

角色: 張小雷
演員: 孔維一
九十年代的夏天,十二歲的小男孩張小雷恰逢結束了自己的升學考試,迎來了一個沒有作業的輕鬆暑假,整天無所事事。身為電影製片廠剪輯師的父親在小雷的童年裡扮有極為重要的角色。


角色: 父親
演員: 張晨
小雷爸爸,電影製片廠剪輯師,因為國企改製面對現實委曲求全。深夜一人在家中客廳對着虛無的一切肆意揮拳,面對現實他無能為力,像小雷的偶像李小龍一樣,父親是一個李小龍式的人物存在。暑假結束前,父親跟劇組遠走他處。


角色: 母親
演員: 郭燕芸
小雷媽媽,是位教師。暑假裏為了小雷升學東奔西走,平時和小雷舅舅輪流照顧癱瘓在牀的太姥姥。小雷爸爸為了生活同其他人遠走他鄉,家裡只剩下了母子倆。


角色: 三兒
演員: 張坤
三哥在小雷心中有一定的地位。三哥身上的皮帶,三哥身邊的女人,都是懵懂的小雷對於一個社會瀟灑人物的認知。目睹三哥被抓,小雷終於開始進入這個真實的世界。

《八月》觀眾評價
該片沒有衝突、對立或者批判,只用基本的敘事與抒情,帶出全片的平穩節奏和安靜氛圍。電影以極其舒緩的節奏,緬懷了西部城市九零年代的過往歲月,黑白影像更是詩意盎然,細膩平實;將對往事的懷念慢慢滲透出來,這種細微的情感展現在電影的每一處小角落。

《八月》是一部有溫度、不矯情、很清新自然的電影,它是有色彩的,它的質感很好地體現出那個年代。大磊的這部處女作非常精彩,他抓住了年代電影的重點,還原了無法被覆制的90年代。

影片的優點是對生活的尊重及捕捉視聽形象的執著;缺點是編、導、演掌控的青澀;它並不是一部靠故事取勝的影片,不是一部單純懷舊的影片,它不是單單講述內蒙古電影製片廠如何改製的故事,更不是講述小雷成長的青春片。導演通過這部片子,呈現了時代巨變對普通人帶來的影響,就如同你我今天正在經歷的時代巨變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