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24小時: 評論
林雁飛
鄭州,武漢兩集尚可。其他三集,尤其深圳……怎一個亂字了得。形散神不散何意?可不是強行串聯。寫文本的人迫切需要進修。
Niqa
作為外地人看看其他城市人的工作和生活也挺有趣的。有些段落可以再精簡些
鐘國忍
高配(山寨)版NHK紀實72小時
想去看大海
看了鄭州,武漢,成都三個城市,看不下去了,總覺得台詞有點民,民的原因是內容過於的絕對,沒有展現出一個城市的核心和多元化,刻板印象的概括了一個個城市,24小時的內容顯得空洞,且每個城市沒有完整的邏輯性。
Яανeη
我想喝胡辣湯
再喝咖啡是狗
希望出第二季。作為旅遊城市,成都和廈門這兩集明顯突出了美食美景的比重,休閒或文藝模糊了24小時,很符合外地遊客對兩座城市的幻想,但一時間也讓觀眾忘記了主題。也許這也是城市的特色使然,它們本身就沒有那麼爭分奪秒。而本地觀眾有時候也不買賬,永遠覺得拍不出他們記憶裡的風土人情。可是啊,工業化以後,故鄉便變成了城市,資訊化以後,連城市的面目也開始模糊,改變成了唯一的永恆,我們需要警惕這種現象。 第一季雖然不完美,但是瑕不掩瑜,每個人心中都有對城市的專屬記憶,我們需要呼籲和鼓勵多多的記錄者,從千千萬萬個側面去留住我們共同的家園,保留住每個地方的特色,即使是正在變化中的特色。
潛心解剖學
第一集就熱淚盈眶了
Sunny Xu
鄭州:我真的沒聽說要從小學豫劇,倒是想嚐嚐咖哩味的四廠燴麵。 武漢:拍出了大武漢的江湖氣~懷念2009年華農一塊錢一碗的熱乾面。 深圳:借人工智慧之口,吐槽拍紀錄片不賺錢,服氣! 成都:陶瓷窯裡烤荷葉雞,薩克斯風奏響蘇三起解,窗含西嶺千秋雪,碧潭飄雪最成都~ 廈門:要不是看這部片,我還以為廈門的關鍵字叫「過橋」… 鄭州五年,剛好在過去十年間走過武漢、深圳、廈門、成都。一座城市的24小時哪能濃縮在50分鐘裡,值得紀錄的又何止24小時。
蘇黎世的列車
深圳三和人才市場和證券交易投行大鱷真是千差萬別。
Photosynthesis
深圳人人996,隔手下一整合都,6點多熊貓基地門口一堆人在排隊等看熊貓
風輕輕地吹呀吹
又是不可避免地以一種外地人的刻板形象來拍,沒有人天天喝胡辣湯,那玩意上火,天天喝頂不住,更無語的是每個河南人學說話的時候都被家人教豫劇? !鐵路和紡織廠部分確實是鄭州的靈魂,豫劇小學和鄭大一附院部分沒必要拍那麼多,既然代表勞動力和製造業富士康都被拍了,那代表文化教育和經濟發展的龍子湖大學城和東區cbd,高新區也應該上鏡,所以很片面。
叫啥好呢
依舊是以武漢的過早作為切入點,場景和時間的轉換銜接十分自然流暢,恰到好處的現場音生動展現武漢人的煙火氣,某些點會講述繁華熱鬧的現在,也會追溯過往,城市的立體感更強了!下午3點半的東湖和民謠歌手的那段轉場,看到了更年輕,更時尚的武漢氣質,讓人特別喜歡!
縱馬拜爾戈斯
熱乾面、大橋、渡輪、江漢關、光谷、武大、編鐘、武漢人的東湖、紅鋼城、小龍蝦、馮翔的漢味民謠漢陽門花園…很了解武漢,拍出了武漢的煙火氣,一個江湖氣十足、碼頭文化深刻烙印入骨的武漢栩栩如生。熱乾面貫穿首尾,這就是武漢的精髓。鄉愁 武漢 怎不思念他。
m89
不明白為什麼要選深圳這個毫無個性又面目模糊的人工城市,堪稱最大敗筆,果不其然也是全季最難看的一集,滲出螢幕的銅臭味和尷尬。雖然創意是抄來的,但素材和編排還是不錯的,最大的看點還是人情味啊。
Tutubaba
本人住在鄭州,所以特意看了第一集。在這裡你幾乎看不到高樓宏宇,也沒有官方gdp式的城市色彩,裡面是這個城市裡最有溫度的人物,行色匆匆,來去無名,被裹挾在這個城市的機遇與沒落的洪流中。本集呈現的鄭州像一杯泡好的茶,用力一搖,茶葉,茶根,茶漬,在杯子裡翻滾,混混不清,但有茶香飄過。
姍姍白衣示如心
“悟空悟空,你願意拍紀錄片嗎?” ”不願意,因為不賺錢”
影雜誌
軟體園區是不是每個城市都有在介紹?貿易戰科技戰,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