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 評論
Practice
還是應該先寫在word上再複製到影評中,不然會出現很多問題。 《這一年》的紀錄更真實也暴露出更多的問題。攻堅脫貧和精準扶貧都是需要一個個具體的人來實施的,我們會看到《山海情》中黃軒等類型的扶貧幹部,也會看到紀錄片中的扶貧幹部。只有看到問題,我們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放養人一家是最牽動人心的一家,他身上有著中國人的孝順,他與母親的那種真摯的情感十分動人,甚至令人羨慕。
專業非認真刷片
畫面很真實,開頭還以為宣傳片呢
開啟學霸模式
算是對政策的一種宣傳吧。都挺不容易的。
很飽的賊
其實中國農民還是聽話啊
dikseg
主旋律紀錄片拍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明白了農夫為什麼住髒兮兮的窯洞也不想搬到城裡。城裡什麼都要花錢而且工作不好找啊。
破骨草
整個片子敘事很完整,鏡頭克制,收音良好,但有些過於工整。拍攝團隊用心了[抱拳]
未見如醉
很多東西都是批評簡單,但做起來比登天都難。
縣內已經決定了
看完才知道扶貧不落下一個人意義,讓每個人過真正有尊嚴的生活。另外片中許多對白說的是黨,但是英語字幕卻翻譯成了政府,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避免給外國觀眾帶來意識形態印象,但我覺得沒有必要,就該按照原意翻譯,畢竟這就是體制優勢和先進性的體現。
好醜一頭牛
很真實。
行攝無疆
興趣不大。標看過是為了篩選其他
Doodle
脫貧攻堅時期的整村搬遷
Daksuk
我以為是講烏克蘭的…沒想到下一個宣傳片
可樂咖啡君
工整,走心。
圓山中庸
扶貧是一件太難的事。農民改變的是根基,城市生活帶來的是一連串的生存問題。幹部盡了所能,然而個人面對的難關則是一個時代下每個個體可能都無解的答案。樸實本分的農民,遠離土地的農民。
阿拉蕾愛做夢
普遍意義的貧困是物質的匱乏,而在中國這部片土地上思想上匱乏的地區才更是絕大多數;希望所有的脫貧攻堅不是領導者的一廂情願,不是用消除差異將貧困者從一個深淵推向另一個深淵;另外閒扯一句,既然村裡那麼窮了就不要用紙杯了,牆上貼還那麼多標語招標,還有電視機,還有電子的LED燈……!這個片子不禁讓我聯想到前階段山東強行拆村的事件…
Enjoy_時光機。
對應《山海情》看,更有感觸。希望所有脫貧的農民,都能跟賈換榮一樣,過好日子。 2023.01.19
天廣地闊
貴在真實;既有向上的希望,也有向上的壓力
繁花將盡
電影還可以,記錄了水峪貫鄉易地扶貧搬遷的過程。看到賈換榮為了孩子上大學的學費發愁,為啥不申請助學貸款呢?
超觀影人
【91/166】今日的第二部紀錄片,關於脫貧。整部片子以節氣為時間線,中國脫貧攻堅戰的一個縮影——山西嵐嵐縣,一個完整的自然村落的搬遷。對這裡的村民來講,搬遷進城意味著曾經居住的土房,那個地方已經成了永遠回不去的家了。他們得努力試著融入成立的生活方式等等,同時也得克服很多的困難。幸運的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他們的權益與擔憂得到了最大化的保障
MioMio
這部片真的拍得現實,但看的過程中又帶給我很多感動。
巴士底的貓
難得真實感人的扶貧紀錄片,誰說正能量宣傳擺脫不了假大空?移民搬遷是好政策,只不過早行了10-20年。有家有業才穩得住,只有家,沒有業,為搬而搬,自然矛盾重重。如果說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為什麼人們不願意搬離?面上的原因有:1.進城後面臨處處花錢的窘境,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撒泡尿也要花錢。 2.土地等營生都在村里,沒有辦法賺錢。 3.故土難捨、祖墳難棄。底下其他可能存在的原因,例如分到的新房子給了兒孫,自己本來想在村里湊合一下,沒想到真的要拆遷,進城又沒法和孩子一起住。其他如復墾指標交易、移民搬遷社區建設購買等存在的貓膩,不可說不可說。 7
韋斯安徒生
在我看來,好的紀錄片,就是我看到它之前,對它所講述的事情好奇卻不了解,在看過之後,讓我獲得了遠超以往的認識。 在往上一層,便是在「看見」的基礎上,帶給我延伸的思考。 而最好的狀態,就即便觀看前我對影片所講述的故事缺乏興趣且不甚了解,看完後都會轉變成認為這件事值得每個人去了解,這部影片值得更多人看到。 「這一年」就是做到了以上三層的一部紀錄片,不要因為它講述「脫貧攻堅」就望而卻步,這是一部能讓你對我們所處的時代、國家都有新的理解的影片。
彩戲師wala
故土難離
承澤明
真實感人。那些以土地為生的貧戶,過著最艱苦的生活。但生命的可貴之處,正在於其無論境遇如何,仍擁有堅持下去的勇氣。
是星星呀
這部紀錄片會讓人聯想到兩點:扶貧攻堅戰和搬遷。在這樣一個交通不便、閉塞的村落,即便投入再多資本,也很難使村民境況有所改觀。但從主角搬遷進入城市後的窘境,我們也可以思考搬到城市就代表脫貧成功了嗎? 4萬元的裝修費,對一個貧困家庭來說意味著很多很多,而我們的主角也是藉錢才補上了這個窟窿。進入城市,他能幹嘛?整整失業半年,才在政府安排下做了環衛工人,那是不是可以想像還有很多村民其實沒有找到工作?記得有個同學說過,扶貧一旦不能深入了解農民想要什麼,很容易理所當然的用一種「現代」的思維去衡量「前現代」的價值標準。總之,這部紀錄片讓我了解了很多關於扶貧搬遷的點滴。紀錄片不一定有續集,但希望那些遷入城市的村民的生活還有續集。
悶騷大丸子
政府扶貧記錄
m89
基層幹部真的是夾心人。越到後面「設計感」越強烈。
雷三杯
思想的貧乏不比物質匱乏更可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