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槍: 評論
曠野和文字的筆畫
4.5星,很好的片子。竟然有執法記錄器所拍攝下的全過程……從越南外籍勞工被開九槍射殺致死的事件出發,引出台灣的外勞議題。紀錄片嘗試超越二元對立的思維,質疑更深層的結構性問題。
呆萌喵星人
#HKAFF23 題材是好的,執行是爛的。在生疏且不繫統的紀錄形式下,是千萬在台外勞的血淚史,活生生被包裝成了導演自我立場的宣洩。結合上週關於原住民和外勞的短片《請給我一份工作》觀看效果更佳。紀錄片有時候還是要清楚一點,基於新聞創作下更應如此,探索挖掘這些勞工想要逃跑的原因,而不是素材堆積如PPT。
Human
看到一位導演在實實在在的關注“人”,不論身份、國籍。
凱撒不愛我
其中有長達20分鐘的開槍警察的body camera所拍攝的片段。除了私密處外,沒有任何打碼處理,還是些微挑戰觀眾的。但身為觀眾「再怎麼痛苦,都不會比那個在鏡頭前逐漸死去的人痛苦。」這是一個有像徵意義的圍觀,也是台灣對外勞態度的縮影。以及台灣社會議題類型的紀錄片推動改變的路徑非常清晰,導演也非常明確他的作品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並有意識地在面向大眾後朝著那個方向努力,每每想到這點就還是非常羨慕台灣。
發條辰
#Jogja AFF2023# 以「九槍」事件為引,拼貼了多個外籍勞工來台遭受的不公和生存現狀,且都以犯罪或意外事件、新聞展示。可見導演剪輯的立場體現,但沒有完全展現,更多的是給觀眾思考社會如何變好。雖然作為紀錄片深度挖掘不夠,但影像真實粗糲,記錄器影像貫穿始終大概是我2023的最佳紀錄片時刻,結尾有點和整體基調不符
鮮藕大王
打工仔的命,也是命,賺點錢怎麼那麼難… (執法場景明晃晃的眼前,還是心有餘悸)
喜歡你的雀斑
不只是警員沒有訓練好,關鍵是不把外勞當人。
Shirleysays
# 觀影#題材不錯,拍的一般。政客、資本,就是比誰更不要臉嘛,最後背鍋的都是底層,不論外勞、jc
時光存摺
遲到很久 可能只看了最後的十五分鐘 PS:電影院大杯的飲料是好文明
匣中貓
看完有衝動打五星,現在煲完一系列長短片之後回想一下還是有過多現成影像拼湊之嫌。但確實觀看途中感受最深的還是宛如《親愛的艾斯特》實況的鬼魅鏡頭和監視器視角拼貼而來的挫敗感。 「媽媽,若我在人生途中跌了跤,請原諒我」——最大的功效還是能讓不同環境下的人都能明白他們的苦衷吧,確實是在這兩極極端情況下最溫和的解藥了,也能體會到導演對事件主角的溫柔與憐憫,一整部看下來好想擁抱他。
KLY
26/12/2023 @ 電影中心 [hkaff]。 3.5星。九槍事件係果,政策/文化/社會/人性等種種問題係因。 // 系戲院看現場密錄器畫面片段完全有種靈魂拷問的感覺
hihiyuning
有點過於凌亂。 救護車來了,先送受傷的學長就醫,但越南移工確實真的也有丟石頭,不確定是想自衛還是要攻擊。 開了九槍確實違反比例原則。 近幾年也蠻多影視作品跟移工有關,《查無此心》《八尺門的辯護人》。 東南亞的移工來台灣,就像以前我們看著美國嗎? 美國夢?台灣夢?
魚裡粒
24#37# 1/10都民主國家了還談假惺惺什麼種族認識,幽默紀錄片
醬爆桑桑子
【8】電影最令我感動一幕是看到一群勞工在廣場們聚集唱歌,彷彿看到了lu lu wang描繪的香港。透過現有的新聞資料處理,導演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口但並不意圖替受害者討回真相,而是對台灣當下非法移工的反思與討論。鏡頭是有溫度的,迫不得已的馬賽克,是為了揭露殘酷真相,為死者蒙上的。電影讓我滿意的,是態度的擺正。不是為了“九槍”而討公道,也不是為了呼籲社會對非法勞工的關注,而是做到了“拍出來”“擺出來”,這點信念,記錄真實而紀錄的,是民主給的。
閒筱攬
難繃巴子自嗨 , 撒 一般,明知沒人在乎,但就是得留點痕跡。
metaphor17
視角很全面,有人願意為少數群體發生是社會包容性的體現。
Spy
視角全面,不過也沒有太多可挖掘的,宛若新聞片。
廢柴卷
在台外勞的血淚史,抽絲剝繭後剩下的是頑固的利益紛爭和製度結構,看見、痛苦和說話是無手之人僅剩反抗的方式。
宮唯明
3.5,大量語言輸出的新聞片段和執法記錄器的畫面視角彷彿是互相補全的一體,由此更明晰的將阮國非的遭遇化作千千萬萬非法外來勞工悲慘無奈的縮影,是一種憤怒的表達。但這也成為了真誠談論此方面各種問題的助推劑,其目標並非解決,而是往這潭死水上砸起一層漣漪
epiphany
儘管蔡導認為紀錄片的最大功能是見證,但對於監視器畫面的不加裁剪的大段使用,以及將開槍警察直接閉麥,是無法用不動聲色旁觀來解釋的,如幽靈般的阮國非的逝去文字旁白貫穿其間,未免太殘酷。
Hzleem
#23澳門影展 蠻沉重的,事實抽絲剝繭後剩下的就是那頑固的利益紛爭和製度結構。人性複雜,很多時候難說誰對誰錯,有選擇的機會才是真正的自由。
花生大少
全世界都是草台班子,包括這部紀錄片
igrɛkonze
2.5 初心是好的 但對於素材和訪問的運用我有保留
明石,明石
法律只懲個人之惡,或結構之惡的受害者。看見、痛苦、說話是無手之人僅剩反抗的方式
長江動物園
海報上寫著「殺死他的,真的只是子彈嗎?」,這追問從電影的第一分鐘到最後一分鐘都從未停止,無論是電影中出現的人還是坐在影院的觀眾,都面臨著同樣的道德的審判,以此推廣開的是我們每個人希望有一個怎樣的社會,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不同族群的人。我們每個人對社會的願景都決定社會的真實面貌。作者論也好,攝影機鋼筆論也好,讚嘆導演不迴避自己的立場,切身的投入這一議題和紀錄片。導演在映後的最後講「我們對待少數族群的態度決定了我們與極權國家的距離」,這句直接又尖銳,但的確如此,也是警醒。
水原吸管
我們對弱勢族群的態度,決定我們與ㄐㄑ的距離。
木頭詶
這真的是所謂歲月靜好,都是有人在流血流汗負重“前行”,而ta們的血汗完全被視作無痛感無生命尊嚴的命令靶紙。在警察執法儀所拍攝到的畫面裡,沒有人對於阮流血的傷口表示關心,只有執法程序和程式化的命令。台灣的小而美的底色是對大量外籍勞工的漠視、壓榨與剝削,而台灣絕不是個例,只是全球性經濟剝削鏈條中勞工跨地移動的一站而已。
晚山欲迎風
紀錄片的功能在於讓人思考社會及體制,九槍的作用是不舒服的,讓你不舒服的發現原來你平時所擔心的事業、感情、生活全是烏托邦的煩惱,原來世界上還有更悲慘的存在,更卑微的存活
DINGAYIN
那個片段是很震撼,但對片子本身的好有保留。
The Great Lee
阮國非案在場的警察,大致都是一群慫貨、懦夫。阮國非只剩下最後幾口氣,也會死命掙扎,搬起石頭來反抗,我想像不到他帶著怎樣一種不忿,對製度,對命運。
Cari
本片引逝者生前臉書發文作為敘事旁白,希望賦予移工一個敘事主體的位置,立意良善,但抒情甚至偏於詩意的渲染基調,在本質上卻又與粗糙的現實,以及影片所企圖抱持的自製態度相斥,形成一種觀影感受上的極度矛盾。此外,比起單一事件的縱向追索,本片其實更似對移工事件與處境的橫向大觀。雖然能理解創作者希望避免再陷二元對立泥沼的用心,但在整體處理上因對每個事件多是淺嘗輒止,也不免趨於扁平,在手法成效上不見得有多麼新鮮高明。不過對尚不熟悉移工議題的觀眾而言,本片仍不失為一個有足夠份量的導覽索引。而排除紀錄片本身,密錄器畫面讓人因身為無力的旁觀者,而深深感到可恥且憤怒。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害怕一個滿身鮮血、手無寸鐵的人會丟石頭、救護車來了又走、直到最後一刻都在踩踐著。優越感殺人。紀錄片無法改變社會,希望觀眾可以。
下雨記得吃維D
導演早年製作過與勞工議題的紀錄片,妻子的越南人身分讓他持續見證、體驗外勞的生活狀況。阮國非事件是非法外勞在臺遭遇不公平對待的極端案例,為導演提供了審視結構性問題的抓手:政府在外勞問題中的失能(外勞遊行的口號“we want Government to Government”與泰國勞工不堪重負的暴動縱火,後者反而讓政府有所作為)、資本的運作(中介與用人公司之間的推諉)以及police brutality(及其善後)。片子直接使用body cam的片段。依照導演說法,阮國非裸身被射九槍後在警車旁扭動掙扎的全過程沒有額外剪輯,直接分成三段放在影片中;拋卻倫理的問題,他認為這是對臺灣公眾開出的一槍,這並非寄望於紀錄片的直接影響,而是希望透過對公眾的呼求(選舉?)間接地改善未來外勞的生存狀況。
Landy
3.5 蔡崇隆有立場,但盡量不影響真正表達的主題:揭露及梳理隱藏在台灣非法移工死亡案件背後難解的社會結構性問題,媒介形式和素材的繁雜多樣也是出於此原因,記錄案發現場的密錄器;採訪受害者和警員家屬、律師、檢察官、民間組織等各方人士與代表;引述的新聞報導片段;撐警集會、移工大遊行的錄像;以阮國非臉書貼文為基礎,以旁白方式搬演逝者鬼魂返鄉的移動鏡頭。可見導演並沒有把問題歸咎於單純的「誰對誰錯」的二元對立,而將非法勞工的困境細化到多個層面的責任,例如警察執法武力是否過當;移工惡劣的生存環境和權利;中介借政策漏洞牟取暴利的「回饋文化」等面向。過程難免蜻蜓點水,卻也清楚顯示移工要在台灣社會爭取自由和權利何等艱辛。密錄器畫面的存在只是以影像渲染暴力嗎?還是說,為了讓人們不要忘記這些每天都在發生的悲劇?
一條魚佔滿了河
議題很有價值,可惜,電影的品質擔當不起「最佳紀錄長片」的榮譽。從正片結束後蔡崇隆導演導讀的讀稿中,能夠感受到他確實是對東南亞勞工問題有認真的思考和立場的表達,但是回歸到電影本身,雖然工作生存環境的惡劣、次等公民的社會地位、制度漏洞的保障缺失有遞進式地一一呈現,但是思考更多時候被情緒所淹沒,尤其是前半部分,太過倚重情緒、放縱情緒,甚至一度讓人覺得在消費情緒,不禁給人一種鬧脾氣般的感覺,萬幸,後半段逐漸冷靜下來回歸議題討論。穿插其中的執法儀畫面帶來了難以平復心情的衝擊感,阮國非身中九槍掙扎著伸手扒著車門想要逃離,一波一波到來又不對身受重傷的阮國非進行人道救助的警察,拋開社會議題,殺死阮國非得並非九顆子彈,而是高高在上的傲慢與冷眼旁觀的偏見,這樣的一群執法者,真的可以保護民眾嗎?至少,我不相信。
尖叫一整天
越南同學表示感謝導演,這樣的片子不可能在那裡出現。我彷彿被背刺一樣,不只在那裡也在另外的那裡。但我卻絲毫不以為異樣。在導演慶幸現有的對話環境和民主機制時,我也不以為然,我已經到這種地步了嗎…
Mr. Lei
#台北勞工影展# 台灣有不少外勞題材紀錄片,曾文珍就曾拍過《逃跑的人》。而這部《九槍》絕不僅是為了展示觸目驚心的密錄器畫面(其實對這部分畫面使用的正當性存疑,按理說這應該是警局內部的機密畫面,到底是如何獲取的呢?) ,而是關照整個外勞群體在台灣的處境,更試圖剖析「為什麼外勞總是逃跑」背後僵化的結構性問題。當然這類紀錄片也許只有在高度重視人權的台灣才能大量湧現。
RigganThompson
那年GH,最佳紀錄長片其實給Silence in the Dust會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