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貝林的非凡人生: 評論
岩倉雙葉
作為一種替代性的共同體以及第二具身性的早期網路文化,《伊貝林的非凡人生》是對這段歷史的考古,透過遊戲引擎影像以及資料庫讀取的方式再現了這一隱密的世界。對伊貝林或導演而言,《魔獸世界》看起來像是《第二人生》的副本,而不是演算法生成,規則驅動的階級制度。線上的封閉社群以構成了一種教養主義的concern,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伊貝林的故事和玩家門是線上玩家社群的一體兩面,這一點同構於保守派/民族主義同時兼有的社群互助和gatekeeping,黨同伐異特徵,因而不同於廣義的social media。 《伊貝林》的含義在於設想了一種基於電腦技術的傳統主義的可能,這種沒有性關係的愛和弗蘭克·卡普拉的電影別無二致,正如新反動主義者所說,資本主義之後將會回到封建社會,或是東浩紀的數位東正教主義。
Evil Woman
艾貝林在艾澤拉斯的傳奇也許寫入不了史書,但是小男孩團結、勇敢、幽默以及樂於助人的精神將永存
巴基斯很願意
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是 to have mattered to others. / 懷念玩魔獸世界的時光。 / @ #sundance2024
吃糖的小驢
哭死我了 太美好了
舌在足矣
WOW二十年歷史裡又一個感人的玩家故事:挪威少年Mats因為身患先天性肌肉萎縮而在25歲早逝,大半輩子幾乎完全困在輪椅上,但因為魔獸世界而收穫了在現實中無法經歷的友情、愛情、歸屬感。導演以公會保存的聊天記錄為底本,用暴雪授權的視覺素材進行「動畫搬演」Mats的虛擬人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方法,但可能是因為導演本人並不是魔獸世界玩家,片中幾乎沒有怎麼展現諸如打怪、跟著公會刷副本等常見的遊戲場面
Aesthetic Mass
{★★★☆} About a great man who has made a difference in another world. Heart-wrenching, eye-opening, at times unnecessarily dramatic but hey, real life is stranger than any fiction.
seamouse
獲得聖丹斯觀眾獎的挪威紀錄片《ibelin》確實不錯。 我不知道為什麼評審們選擇了不是魔獸玩家的我,觀影後盛贊暴雪真是良心,讓儲存這麼多資料的伺服器持續運轉。後來得知,遊戲本身並沒這個儲存功能,留檔全憑玩家公會自己完成。由此可見,Ibelin所在的「星光公會」得有多負責的玩家和多融洽的關係。墓園裡,家人圍在一起,回憶著這個輪椅上的男孩Mats;「魔獸世界」的那灣池塘邊,星光公會的英雄們聚在一塊,聊著這個曾激勵大家的好人Ibelin;電影節展的銀幕前,早已習慣了虛實相伴的觀眾們端坐著,或許也會念想起網路論壇或遊戲世界裡某個久違的舊友。
platero_y_yo
是一個有點神奇的紀錄片,雖然遊戲演繹的部分是快轉看過的。看到一半時想到了《畫家與賊》,沒想到看完後一看是同一位導演。人物和故事線——孤僻感人的北歐男vs一個心動但從沒談戀愛的美女——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 其實愛情反而是最不吸引我的故事,男主角作為殘障人士所受到的醫療和照護方面的支持讓我感受到他所處的社會的進步。 同時我好像看到,這些物質上的「賦能」是必要的、但好像是不夠的。他沒有因為電輪椅的輪子設計成可以走任何地況而出外“探險”,反而他是閉門在家每天打遊戲12小時,將生命的最後10年活在了網絡遊戲的世界裡去傾聽和結識其它玩遊戲的人。 他是多麼想好好活著的,只有在那個遊戲世界裡,他可以。
鶴吾安
雖然不是魔獸玩家,但是作為紀錄片這個故事真的很打動人,生下來就開始面臨逐漸受限的活動範圍,逐漸和現實生活被動或主動脫節,但是虛擬世界的Mats擁有健步如飛的雙腿,連接深刻的友誼和愛。 Digital ***munity在某種程度上對許多人來說真的是一個支持系統,特別是那些擁有不符合主流社會期待特質的人,因為虛擬世界足夠大,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同類,也更能夠拋開成見真誠待人。
九月Aster
導演的上部作品《畫家與賊》雖覺不錯,但做為記錄片又覺過於"故事性"了些,好在這部儘管"戲劇性"依存,但卻讓人心懷澎湃,為生命裡真正湧動過的那些熱血。 Ibelin的墓地離家不遠,觀影后專去拜訪,墓碑簡潔樸素,上有挪文Dypt sav***, aldri glemt (深深懷念,永不忘懷)。挺好的,我相信,他來過,在這個世界種下過一粒好的種子。
taetae的
sffa2024#10 太簡單太淺顯
jerrynemo
原來是「畫家與賊」的導演。不過跟前者一樣,故事本身的確精彩感人,可惜紀錄片手法一般般。不過父親Q&A的發言絕對圈粉。 #聖丹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