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鎖病房: 評論
小黃不能軟
開始的難過是覺得所有人都好可憐,後面的眼淚是覺得所有人在面對悲慘生活時都好偉大。照相的傻子,被家人拋棄的癲癇患者,被強暴的學生,沒死成的死刑犯。最傳神的一點是,醫院裡所有人出來以後在社會上都是一幅佝僂的神態。新片展映結束後導演和製片有出來,導演說,最後一幕是希望讓大家能對生活仍然抱有希望,就像希望主角能站起來那樣。
榜上有名貓
關注精神疾病那些事,不是題材冷門的緣故,演技也異常在線,就實在看得憂鬱,所以不推薦!何為好人?何為惡人?法律的準繩是什麼?為誰而裁決?都是影片留給關注有空間的留白。
練習曲
日系溫情片,邊緣人的惺惺相惜,在無盡的絕望中仍能看到人性的溫情,經歷過痛苦的人更能理解人各有各的不幸。
m89
永遠對惡人殘忍,就是對好人最大的慈悲。開場就是衝擊性的絞刑實錄,鶴瓶賽高。社會奇情片,以精神病院為舞台的殺人事件,對死刑囚的二次判決。到底是誰避開誰?誰隔離誰?誰真的有病?雖然劇情發展都是常規套路,但是蠻好哭的,素顏的小松也展現了演技。
徐若風
3.5 平山秀幸踏入70歲之作,確實是從「老年人眼中的日本社會」出發。一部各方面都凝結不散、如履薄冰的電影。瘋人院的囚犯與保護/陌生人之間的無血緣同盟,分成前後兩段,都重塑了「何以是家」的概念。無論題材本身,或是平穩沉鬱的拍攝手法,都對演員深入情境狀態的要求極高。大家都準確沉穩、如素人般演出瞭彷如紀錄片的效果,讓影片至始至終都維持在較為理想的氛圍裡。對他們而言,平視的視角、冷靜的共情,表現出“直接的複雜性”,就已經是一種不錯的表達了。
顏落寒
沒辦法對他人的不幸無動於衷,沒辦法對他人的苦難視而不見,但是最不可言說的傷痛都留給了自己。做不到堅強地活著,可也不想過於軟弱。第一次碰到陶土的觸感比那個下雪天還要冷,嘴角的血比別人饋贈的袖套還要鮮紅。懷念最溫情的時刻,四人進城歸來留在照片上溫暖的笑容。天會亮,烏雲會散去,閉鎖的內心也終會打開。 nana的演出有點意外,令人心疼又足夠打動人心。
CharlieFish
底層的人面對絕境,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救贖自己。
某J。 624
比較喜歡前面,後面尤其到庭審部分,痕跡太重太刻意了。每個人背後都有故事,但這世間太過繁雜太過緊迫容不下絲毫停留腳步的悲憫。喝醉的陪酒女人好心攙扶起角落等死的由紀,脫口而出的卻是「別任性啊混蛋」。不只醫院裡的患者,明明每個人都活得那麼難。
黃悅_
難受。被強暴了想冷死在走道就算了但被陌生人的善意救了吃飽東西看到美麗的景色又突然燃起了生存的希望於是就努力好好活著——生活本就該如此有驚無險。但是啊明明是可以出院走走的階段了應該病情很穩定了吧結果還是一不小心就崩潰病發、明明笑著跟大傢伙說去小兒子小女兒家裡看看卻只是自己在賓館孤零零住一晚最後行單隻影地死在海裡,就連最後從輪椅馬上可以站起來了也馬上切了黑屏字幕太殘忍了這個社會太壓抑了這個感覺太難受了。
複製人羅伊
鬼父、殺妻、弒母、流產未成年女、變態強暴犯、善意的兇殺……日本影視ACG中已經做出招牌性質的扭曲設定,跟集郵似的,又沒怎麼加工,一味堆砌,再摻和上各種各樣的精神病,販賣人性陰暗面的獵奇。為了完成一個前科殺人犯為了救贖他人而再度殺人的故事,以及角色弧光,強行觸發矛盾契機,更顯得為慘而慘,為人性而人性……
甘草披薩
前半部很有吸引力,儘管不了解,死刑執行失敗以後就可以免於一死的?但對這個設置很是令人期待後面的展開,然而並沒就此深挖,之後對於正常人的世界裡滿是絕望黑暗,對於「不正常人」的世界倒有幾分善意互相照顧慰藉,也算有些被感動到,可是後面急轉直下,劇本幾乎可以說寫崩,再回過頭去想想,甚有表達能力和思路顯得略混亂之感,遺憾了這個開頭啊#日本新片展#
BoSo
熟人挺多。 。兩個輪到你了演員在裡面演的毫不違和。當然也有太多的融梗了。例如看到自己老婆和別人偷吃,有的人會殺人,有的則成了全裸監督
隱約的夢
繼《小偷家族》之後,又一部沒有血緣關係的邊緣人守望相助彼此關懷的電影。導演濃墨重彩不遺餘力的渲染,調動觀眾憤怒悲傷和感動情緒,電影後半段已成為橋段式的商業化拍攝,至由紀法庭作證時,成功俘獲觀眾眼淚。但是,我卻越來越不適甚至無感,因為即使打著弱勢關懷的旗號,但它本質上依然是迎合和消費觀眾天然樸素的同理心,卻無法激發觀眾對日本社會或人與人關係真正的思考。映後竟然還有一觀眾提出為啥日本不能拍點積極向上的電影呢…
Feixiang
日本新片展。通篇的負面情緒,尤其是小松菜奈的角色遭遇,看得粉絲心臟病都要犯了。還好最後給了情緒出口,太監刀、日出、起立都很好地中和了極端的負能量,觀感沉重同時也很好看。另外,會日文的上海影迷們,可否收斂一下自己的表達慾望? ?
月銀墓
看到前面有人提到,映後有觀眾提問日本為啥都拍那麼沉重的電影,我真的覺得尷尬。第一,請問懂不懂藝術的多元化?你想讓導演怎麼回答?一天到晚只知道「向前進!向前進!」?日本那麼多治癒搞笑的電影你是一部都沒看過嗎?第二,面對人生和生活的不完美,才更能體現逆境中人性的光輝。那些只看到沉重的人,不該反思下自己根本沒有面對生活陰暗面的勇氣嗎?不敢面對生活的逆境,何談真正的正面和勵志?有句話我一直感同身受「真正的樂觀主義的花朵是生長在悲觀主義的泥土之上的。」送給那位觀眾。
GIVIND
標記了大半年的片子終於出資源了。 // 過程這麼喪結尾竟然是治癒的,很多時候道德與法律兩種審判逆向而行,善惡好壞的界線亦不會絕對清晰,雖然見怪不怪的霓虹特色可我還是被代入了;但如果恰逢晴朗天氣建議先等等,等一個大雨欲來前悶熱潮濕的陰霾午後,低氣壓下心中鬱憤堆積到一定程度,再打開電影隨著漸漸摧枯拉朽的疾風驟雨又陡然偃旗息鼓的撥雲見日消磨掉兩個小時,我想這樣大概能釋放掉胸中那一團黏滯沉重的無端戾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