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 評論
Nymphen
沉得住氣的敘事,冷峻的外在環境和隱忍不發的內心情感,獄警與罪犯緊張對峙間顯露的微妙人性,就是謎底太早揭開讓最後的爆發少了絲張力
KantV
文學作品等級的電影,無論是導演還是編劇,都是無可挑剔的追求完美。一百分鐘的無可挑剔。
Psychodeus
福柯:一切都是監獄。香菸盒子是監獄,瑜伽,數學和丹麥課都是監獄。大M也就是Big Mother是監獄,小m也就是辣個man也是監獄。把頭壓進泥土也是把你按進大地母親的懷抱裡,懷抱也是監獄。高懸在人道主義之上的,是監獄。
六那個六
74Berlinale|twist以外再無其他,幸好它是奏效的。
Kinyuan
@Berlinale2024
matchbox
打傷住院以後兩個人的人物動機都奇奇怪怪的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北歐版「親切的金子」?全片唯一懸念(兒子們)設定得很好。女獄卒與母親雙重身分的對撞,製造出幽閉空間的情感內爆。不是每個人都值得救贖,復仇只是她換取內心平靜的瑜珈。
林楚峰
Berlinale 74‘ 最後一部,也是最喜歡的一部。故事寫得好演的好拍的不留痕跡。
-糖醋多寶魚-
有種早已猜到背景 結局的感覺劇情不夠緊湊衝突不夠緊張喝完酒看的中途昏昏欲睡……感覺很努力地在刻畫人性的立體多面以及權利動態的變化但太刻意了反而很俗套且無聊
Théo
實在是虛偽,如果真的想在道德兩難中找出監獄系統/人性的某種問題話,要做的第一步不是拒絕奇觀化監獄嗎?
Osion
有的電影,缺陷則被環繞的音響系統曝光得一覽無遺。無謂的嘶吼不能表現憤怒,爆發更不能依賴聲效的疊加。抄送Director&Sound Designer
rass
終於在午夜場找到一個能講好故事的導演了! !滿分
Q影誌
#Berlinale主競賽 《囚靜》test人性,本片question人性,同時包裹了很多其它議題。小masterpiece。沒看首映太遺憾了,應該要為全體crew獻上感謝的掌聲。
紅酒與謀殺
在《他人之子》《聖殤》等作品之後還能有這樣的人物關係寫法,也只有北歐人幹得出來了吧。監獄作為關押機構,獄警作為權力的代言人,囚犯作為尚未產生罪惡感的故障機器。在以人物為主導,以人物關係為驅動的敘事系統下,竟然能夠把這對人物關係作為一組平行參照對應出女主角和她兒子的相處模式(控制關係),而後又從一個單元時間開始讓男孩倒置為高壓角色。恪守主角的敘事視點,情感作為第一生產力,組合成序的視角關係鏡頭,邊框構圖與幾何線條構築出內心的牢籠,調度相比導演前作有了很大進步。女主角的表演實在是太好了,技術層次如此細密,今年的最佳主角獎穩了。另外,最佳編劇獎的勝利也很大。 btw: 要注意片名Sons是複數。 @Berlinale74
Torpedo
#berlinale2024 第一場.. 我他媽也是服了自己.. 開頭沒認真看誤以為男主角是女主角失散多年的兒子… 這個誤會一直看到結尾… 媽的看到結尾我還以為男主小名叫simon…我還一直在奇怪這是什麼心態要這麼折磨自己親兒子,是為了懲罰自己生下個壞種要替世界解決掉他嗎… 觀影一直在感嘆北歐人的境界我真是這輩子達不到…看了評論才發現自己傻了.. 本身就是個復仇故事… 那好像境界和意味立刻被拉下來了
Landy
3.5 「Sons」有三層意義:一是身為年輕重犯的男主角,二是女懲教員的兒子,三是「兩個兒子」之間發生的某種重疊(複數)。女懲教員對男主角看似懲罰報復的舉動,同時也是她與自己兒子的相處之道:控制與被控制。謎底尚沒揭曉,缺乏關鍵訊息的前半段,有些誤會男女主為母子的時刻。獄卒掌握囚犯的生殺大權,親母對兒子的操縱,監獄與家庭作為社會龐大結構中的兩極,具有一定程度的兼容性。女主角陷入私人情感與職業道德之兩難,代入的不僅是一位母親的喪子之痛,而在濫用職權出事後,還加入了基於贖罪心理的母性移情。當男主角抓住女主角痛腳實現權力關係上的倒置,後者迫切的想脫離這段關係,但最後女主角向男主吐露真相奪回主導權(男主精神崩潰),則清楚揭示(親子/親密)關係中的壓迫與控制一面不會消失。兩清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