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之光: 評論
捅腎小能手
挺好看的,了解真實的印度
妖靈妖
估計大陸新一代觀眾都不知道《大篷車》插曲對於影片來說是一個多麼美妙的自嘲梗
阿莫多瓦特了
以柔軟細膩的鏡頭和逼真的音效,將感情中的私密、含蓄、難以啟齒與欲拒還休,成功地與潮濕的和髒亂的環境融合,輕輕地探索城市移民、階級分化、愛情留守、女性困境等問題,進一步模糊敘事的虛實邊界,帶來焦慮社會的一點微光。 Kapadia會成為河瀨直美之後、坎城在亞洲區大力扶持的女性導演嗎?拭目以待。
舌在足矣
敘事稍微散了點,不過對於一部劇情首作、長片二作,導演的影像直覺與最終的成片質感毫無疑問是非常有天賦的
陀螺凡達可
如同清風流水般的詩意影像,極溫柔、細膩且動人,似乎在耳邊細語中完成了最急迫的表達,對孟買城市空間的描繪和情感敘述更是難得的生動誘人,整部片有著獨屬於亞洲女性導演的筆觸(特別喜歡枕間夜聊隨著鏡頭飄向窗外並遊蕩於城市公寓大樓的夜空中
嘟嘟熊之父
心滿意足,最樸素亦最璀璨的童話。對於如何將沉重的議題融入河流般清澈又柔軟的敘事,如何在庸常勞碌的現實中提取甜蜜又苦澀的瞬間並鋪作夢境的基石做出了極好的示範。充滿直覺性又兼具控制力的影像。
Kinyuan
2024/5/6 @Unifrance[試映音樂沒有做完]小失望,和導演的前作可以說沒什麼關係。影片意義大於質量本身。刻板印像中的印度電影類型毫無蹤跡,只是圍繞著來自不同階級和背景的三名女性,嘩啦道來她們的生活與情事。兩段式的結構和森林裡的性愛戲似乎出自阿彼察邦的《祝福》,甚至扮演夫婦一段也讓人想到阿巴斯的《合法副本》,儘管導演列舉了一串女導演作為靈感來源。
不理不理右衛門
其實是一部比較平庸的電影,但又是一部很特別的印度電影。很典型的文藝片,音樂和鏡頭語言是動人的,但核心也是缺少的。
Unbeliever
略低於預期。其實劇作挺好的,各種設計也都到位了。但整體來看匠氣過重。再加上導演的調度手段略顯貧乏,不足以承載這樣一個故事和空間。加上精準度/有效性差了點,再缺了那麼一點高光時刻,最後的結果就是整體過於平淡,情感衝擊力欠缺。
捲捲貓貓頭
#26siff 我和周圍的人都睡得香香的....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可能是今年坎城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印度女導演讓我想到了早期文德斯。明明是髒亂差的城市影像,卻帶著溫柔的人文氣息。孟買三女性的三段“不倫之戀”,將女性的自觀、理解與扶持如街燈般慢慢點亮,用日常推倒心牆。看討論區才發現,原來不只我一個人求片尾曲~
LOOK
非常標配的展示第三世界苦難現實的國際藝術電影,鏡頭使用中的凝滯特色無法感受到有何特別用意,最後那場團聚的想像戲是藉鑑了《雨月物語》。
LarryWho
@SIFF 是電影退化了還是我退化了
驟雨至
印度教相信人活於世皆要遵從上神的安排,因此當阿努向普拉巴傾訴自己對父母安排好的婚姻的不滿時,普拉巴說「你無法逃離命運」。但她最後依舊選擇對丈夫說不,包容了阿努的穆斯林情人。並沒有那種石破天驚的覺醒或勝利,僅僅是漫長的,漫長生活中匆匆的一瞥。正如海岸邊的一縷陽光,正如片名。當我們指責這位來自南亞的女導演“媚態討好”“移植他國感情於本國土地”時,不妨先看一看我們的國際電影節在翻譯時理所當然地將印度人口中的god翻譯成“上帝” ,不標註馬拉雅拉姆語和印地語的分別導致許多情節理解都會出現偏差。我們顯然並不了解也並沒有打算真的了解對方,為什麼還要用這麼居高臨下的目光對她的努力進行審判。
upstream
太美了,像夏天一樣朦朧又憂愁。輕快的配樂讓潮濕沉重的孟買都變得清爽起來。結尾三個女人在海邊的和解格外動人。
紅酒與謀殺
一部綿柔、溫潤的女性電影,有著在印度電影譜系中不曾見過的寫實影像觀。從容、克制的影像,又不乏充滿直覺性的攝取。導演捕捉孟買數個濕熱的夜晚,城市間的光影流轉和平凡勞動的女性個體。城市奪走了時間,所以才要從城市空間中逃逸。攝影機始終以平等的姿態貼近、注視人物。深情、質樸已是本片最大的美德。
日王仔
客觀來說,《想像之光》其實只是一攬子地將印度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拋在觀眾面前:女性的生存困境,巨大的城鄉差距,落後的醫療體系、多信仰間的衝突等等。導演其實無心(或無力)追問、深入,而是雲淡風輕地將所有問題隱藏在濃霧、幽光之後,多少有點隔靴搔癢的意味。但導演舒緩、極富詩意的風格確實提供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去接近印度的視角。如果坎城在近三十年後真的有意將這片土地重新納入世界電影的版圖,《想像之光》是個十分恰當的選擇。
南悠一
生活流影像,故事呈現印度孟買勞工、階級問題和女性的困境,它不哀怨,不呼喚,也不哭泣,如蘋果花叢的薄霧一樣,在獨特的、輕盈的配樂裡,一種solidarity and sisterhood的情誼在電影裡流動。
桃桃林林
可以看看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