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電影 電視劇 綜藝 動漫 18禁 紀錄片 陸劇短劇 排行
首頁 > 劇情片 > 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

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 (2023)

安吉拉工作過勞,薪酬又低,她在布加勒斯特市四處奔波,爲一家跨國公司委託拍攝一部“職場安全“視頻的試鏡。當其中一位受訪者揭露了公司在他事故中的責任時一場醜間爆發了。

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 評論

Cardinal

【C 】結構上仍維持著一種工整,黑白的當下與彩色的過去交叉剪輯,當然亦有飽和奇異的tiktok換臉調侃。會感覺上作脫韁的瘋狂是承載諷刺性文本的最佳方式,儘管依然在摸索尋找,但和過去的交纏是否會是疫情圖景下的最佳針砭方式,此番末日的期待/不期待並不如想像中肆意。

白石春子

NYFF61

虎齒劍

真的很喜歡啊啊啊啊作為一個學新聞學傳播的廣告人真的是我私人很喜歡的內容方法和語言俏皮話電影活在爛世界上普通人的憤怒是什麼樣的不是發瘋殺人而是無意義發瘋

發條辰

#67LFPreF# 道理我都懂,感覺也是我的type,但就是讓我很難評 ️

南悠一

拉杜是東歐賈樟柯,用多媒體視聽元素拓寬電影邊界。影片串入如《查理週刊》等實事,是當代編年史,又引進1981年老電影,建立歷史與現實的縱向時空深度。本片揭露美國流行文化對東歐的侵蝕,網路電流異化了人們的關係網絡,工人面對的剝削也改變了傳統樣貌。短片、綠幕是謊言的新代名詞,不過請放心,人們對此心知肚明。

DeckardYang

【4.5】裘德真的會想也會拍,愈發擁有一種戲謔的異質感,不僅是結構和質料的轉換,換臉特效、未激活的Windows系統甚至直接看tik tok這些敘事上的細節同樣豐富了形式本身,或許在這個瘋狂的時代,虛擬本就是自身的實在外延。而種種觀察、証諷之後,似乎想說: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先吃吧!

黑色性感

#LFF2023

zzcrww

依舊尖銳,站在浪潮當口,直指當下問題,偶爾閃過的20世紀畫面則是對21世紀糊弄藝術的最佳控訴。受錘的時代,關於一部分既琢磨先進想法又即刻怒輸觀點的人們。 和上一部有相似處,都是在「行走」視角中窺見社會一貌。錯誤的時代,以為說句正常,說句生活不易就能過去。人人在發瘋,人人想成為既能叫也能咬人的雙頭犬,朋友面前控制不住說髒話,老闆面前又要極力保持理性。兩副面孔,兩根棒子,兩具屍體,現實太過荒謬。 錯誤的祝福,希望對方死於痛苦和癌症。結尾似乎在說,在這個什麼都不可信、小心翼翼的時代,還是吃飯最重要。

麻友安

很有意思的一點,主角講的每個三俗笑話都不經意地對電影想表達的東西作了註解,例如:成人片男演員拍到一半硬不起來,竟然拋下性感的女演員,跑到邊上拿起手機刷p站。主角作為苦逼打工人的現實生活是匱乏的,在短視頻平台化身光頭網絡噴子反而得到了某種釋放,通過角色扮演獲得心理代償。但就算現實並不真的匱乏,也已經「過時」了,社群網路成了新的、更時髦的現實,如此,人也經歷著社群網路依賴症和剝削勞動的雙重異化過程。傻帽式tiktok濾鏡、妮娜霍斯視訊會議時變成一顆人頭漂浮在摳圖背景板裡,眼珠子還時不時發出詭異反光……不停戳中我的稀爛笑點!

嘟嘟熊之父

依舊狠辣,將材質迥異的影像拼貼作一幅後現代末日圖景,一場浩大的、隱密的、合情合理的迫害、囚禁、謀殺。 (相對)自由地穿行於擁擠的城市廢墟,夜以繼日的工作loop被肆意切斷,分裂成新的虛擬人格,或者充電般擁抱濾鏡下的舊社會主義。短暫放風後切回打工模式,無意區分真假,保持著一貫皮笑肉不笑的敷衍態度,富有效率地處理一個個副線任務,在永無通關可能的主線任務面前裝聾作啞。

二向箔

這名字起的好

小玄兒

TIFF 23 day2 第六部 幸好沒放棄,堅持到最後兩小時有驚喜。想講的社會問題看似簡單,但形式確實玩的起飛。中間廣告公司的導演製作會議,瞬間夢回北京奧美會議室,太 TA MA真實了!真實的我想敲地板!強烈推薦給 4A 廣告公司工作過的朋友們一起觀看。全世界的甲方老闆和乙丙方的會議,都是這樣的!還有那個出差飛到拍攝城市的客戶,就是不到拍攝現場,拍一條還要等回饋意見!我原地笑死,在飯店裡說自己不舒服的原因都跟我曾經的客戶一模一樣。懷疑這位羅馬尼亞導演是不是平常接了很多廣告私活兒,感覺特別有感而發!諷刺性極強!真的是敢拍敢罵。反觀交叉敘事,其實特別浪漫,尤其是兩種風格,加上隨時隨地的自拍濾鏡短片雜簍,就是我們的碎片化生活,以及觀影生活的真實寫照。讓我們一起抵制戰爭和加班吧!

嵐卷蒼穹

用處在傳統媒介和桌面電影之間的千變萬化的影像拼接模式吃掉了當下紅極一時的病毒式信息載體——短視頻,內化成了自己強大生命力的一環,拉杜·裘德不愧為最會從當下採擷養分與靈感的導演之一。現實是灰暗的,死亡是綏爛的。

FYI

今年有好幾個大片都在討論影像存在本身,《小行星城》也是一例

文森九六

《化身博士》的確是最為恰當的解答之一,但不僅僅是傑基爾醫生與海德先生的兩面性,影像或鏡頭成為變身的藥劑,且如同傑基爾的手信中所寫,一直且可能永遠“不純潔”,於是從歷史向著現代和未來的變化演進只能是逐步的失控毀滅的悲劇,拉杜·裘德否定了戰鬥、變革甚至共情的意義,同時否認了真相和真實,海量的引用註解加重了無為感,曾經神聖的信仰被拆解、打碎、撕裂、侵入,原以為其能夠包容一切,卻發現其或許只是在吞噬,我們能留下的只有動物和兒童般幼稚的偽裝與自以為是的衝動,淪為原罪的證明,和荒誕的一聲嘆息,然依舊無法丟棄人性的善良,一種悲愴的幽默感瀰漫開來,那段漫長的固定鏡頭排演最後落下的雨,大概也是淚水吧。

Alain

睡得難受,能get到的點感覺也都挺淺的…

緋紅少年

4.5。

hellst

不得不服,不服不行。

醬爆桑桑子

【9】辛辣,狠毒,又極度幽默高級的政治小品。人物之暴躁,行為乖張之分裂,終不得解。直到看到最後 B面原始素材是A面的補充。 tik tok特效換頭,Zoom的背景換置,完全是為了戲劇張力「現實-虛擬」的二重身。網路裡的那頭,婆娘裝爺們發瘋罵爹喊娘,對英國美國政治一頓噼裡啪啦,現實這頭俄烏戰爭物價飛漲,錢分逼都沒有,低頭賠笑臉。一邊發瘋又一邊假正經,拍攝一段極為虛偽的抗議聲明,人權需要,訴諸要求。裘德進步神速,徹底打破《倒楣性愛》的第三幕的需要夢幻,直接黑白,戲劇,魔幻與現實之中遊走自如。不要太B期待世界末日了,B崩潰看不看懂不要緊,幽默發瘋,全部毀滅就完事了!

Q影誌

哈哈哈哈嗝哈哈哈哈哈哈嗝

吃查3000

年度十佳。拉杜裘德就是當下最接近後期戈達爾的人,他知道如何編排讓觀眾在精確的時候看到需要看到的,聽到需要聽到的,以任何形式。 A面輕鬆地並聯各種類型,阿巴斯式的駕駛影像,紀錄片式的訪談錄像,短視頻中的合法副本,還有古典風格的footage支線,卻細膩勾勒出資本驅使下底層影視工作的女性形象,整了一個Z時代的讓娜迪爾曼。 B面是比肩蒙吉的長鏡元電影,連默片都整進去了,所有這些都犀利地剖解到羅馬尼亞後疫情的社會生態,一種世界末日都難以瓦解的頑疾。 (Nina Hoss讓人驚艷。

mibo lost

biff#14 映前vcr:Toxic Work Culture in Korea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顏落寒

每個時代、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世界末日」。還是那麼飛那麼野,喜歡導演在嬉笑怒罵中精準切中時代/個人癥結的感覺。其實,一切「荒誕」都源自於「現實」、一切「進步」都趨向「崩塌」。

Peter Cat

70mins退 @釜山2023

陳好康

#GH60 都說惹,哈杜裘德才是披著流氓皮的真知識分子,而奧斯特倫德太像藝文速成班年費會員惹。坎城把奧斯特倫德捧上了天,怎麼柏林推銷不出來一個哈杜裘德呢,只能說可憐的柏淋。開玩笑,不管影展的事,其實沒有故意要並置對比二者,只是正好連續兩天前後腳看完,不由得做些聯想,拍謝

圓首的秘書

左出右進,犬牙差互,在歷史和當下、東歐和西歐、現實和虛擬中作無比自由以至癲狂的運動。從《發狂黃片》開始,拉杜裘德開始描摹出未來電影的模樣。在他這裡,煞有介事地講個故事已經成為那麼虛偽做作又頑固不化的一件事情,電影只在為腐朽的體制內外每個拙劣的、看似毫無美感的、不平等的要素平等賦權之後才重新煥發生機。

TWY

當然不該期待它變成另一出Holy Motors,但誰能說這場無盡的駕駛不是一種對自身的拯救呢?正是Angela的駕駛為裘德提供了一切,從攝影機的位置到鬆散的節奏——在“老電影”,也在當下中,衣服的亮片閃爍在倦怠的工作世界中,炸醒了黑白影像,只有這樣她才被賦予了思考的時間,透過車窗看到一切被圖像化的過程,一個個危險而快速的夢,即便工作還在繼續。難道不是只有電影能「拯救」TikTok嗎?因為只有電影能更具體地理解這是怎麼一回事,而拉杜裘德熱愛影像的世界。

обломов

呵呵中透出無奈,這種爛世道不如末日

牛奶很忙

荒誕末日,抽象藝術,大中國娜娜,保爾柯察鐵看了會沉默,範小勤,完顏慧德看了會流淚,uber司機頂著困乏煩躁焦慮自掘墳墓式的忙生忙死,災難藝術家和被拿捏住軟肋老百姓間的虛偽對話,民族的是世界的。烏維鮑爾客串笑尿,整個把諷刺意味提升了一個level

Pincent

85/100 #Locarno2023#

宮唯明

拉杜裘德的電影,彷彿一個鏡頭、一句話就是一個戲謔的段子,但它並非是簡單的段子拼接,而是對羅馬尼亞的拆解。上半部兩個對立時代的影像交叉前進,在對過去的逐幀慢放,現在的科技圖像混淆下形成虛實不清的詭妙聯繫,又在兩個女人的相遇中完成對這個國家時間的拆解;下半部將一個長鏡頭的拍攝現場至於新舊時代的共同空間中,真實被資本不斷壓縮,工人的利益不斷被抽盡,到最後一切淪為綠幕上一塊塊虛無的謊言,完成了對這個國家空間的拆解。整體跟前作相比,這部作品的諷刺力度顯得更佳

岩倉雙葉

後Covid時期的幽靈本體論:來自極權主義後期的膠卷影像突然被減緩,一方面作為某種uncanny,另一方面,它正是Zoom等誕生於Covid期間的遠程辦公軟體在不穩定的網絡信號狀態下所呈現的數字glitch,後者的存在實際上構成了資本的非人加速,持存至例外狀態完全解除的當下,使得階層問題的對立,以及accident的暴露更為明顯,在影片中,它透過Angela不斷重複的「駕駛」檔案化為災難的圖像的博物館,檔案正是資本-國家嘗試透過propaganda影像掩蓋,修改,縫合之創傷的反面;但同時和上一部類似,《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將熵作為絕望的出口,擁抱了反諷與達達主義,它從不諱言短視頻是電影的未來,通過粗暴且政治不正確的AI假臉慶祝電影這一自誕生起即表現為親資本性的「邪惡」媒介的死亡。

KID Y

9.1 大羅馬尼亞娜娜的一天見聞,如此下沉低俗又堅定立場地抓緊當代語氣的荒謬與可笑。或許正是有徹底放下道德底線開地獄笑話的勇氣,才能如此精準且有力地抨擊這個時代的疑難病根:一個娛樂至死的永動機,每個人都深陷其中,每個人都在推波助瀾。如今的"真實"已然比世界末日還要罪惡不堪,只能從過去的"虛假"之中尋求慰藉,但也許這世界一直都是一灘爛泥。

失意的孩子

如此多的媒介應用照理來說本該豐富多彩,只是敘述語氣在漫長的A part中幾經碾轉已變得單調,偶爾瞥見了過去、現代與未來的交融,但印象卻只剩下開車、開車、開車,反而是在時間更短,單一機位(發動了羅馬尼亞電影無視鏡頭長度技能)的B part感受到了一絲期盼已久的自由感。

Parity

#76 Locarno Film Festival 4 再一次與當下的真實世界(後疫情、戰爭、政治局勢、Tiktok)緊密聯結,卻也是延續以往「諷古諷今」「辱己辱ta」核心之下的「論文電影」新實驗。因此在黑白影像裡當下的對比之下,多彩而溫暖的Communist年代也會復古式地丟幀;References不再整齊地排佈在屬於自己的部分,而是緊跟生活化的論點之後。失去了集中爆發的強度,但在結尾將近40分鐘(?)“鏡頭中的”長鏡頭後,電影結束於一種戲裡戲外共振的荒誕的絕望。

Virgil

「More nothing.」廣告業、短片……幾乎是我在這個時代最討厭事物的收藏。透過一個PA嚴重缺覺痛苦工作的日常拍傳媒變態與人之異化的齊頭並進,內裡都是真正的虛無。各類「症狀」塞得太滿了點,但很喜歡其中的黑色幽默。一部拍給影評人/知識分子看的純粹電影節電影——倒也不是貶義,只是觀影門檻立在那兒了:你至少得對流行文化和影史經典有足夠了解才能明白作者安排角色一本正經講出來的好笑或不好笑的笑話有多滑稽。得了解基礎羅馬尼亞歷史來看關於政治的吐槽和安插的出租車女司機段落,最好還看過些裘德其他作品大致了解他的創作方向和風格,不然鐵定一頭霧水,哈哈。

寒枝雀靜

2.5 / 前兩個小時完全不理解,還好最後半個多小時回到了熟悉的拉杜裘德。

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 相關推薦

最新羅馬尼亞劇情片

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 詳細資料

安吉拉工作過勞,薪酬又低,她在布加勒斯特市四處奔波,爲一家跨國公司委託拍攝一部“職場安全“視頻的試鏡。當其中一位受訪者揭露了公司在他事故中的責任時一場醜間爆發了。